树洗尘封峰染翠,也如人始笑开颜。
烦忧三月付谁是,几点霜添揽镜间。
树洗尘封峰染翠,也如人始笑开颜。
烦忧三月付谁是,几点霜添揽镜间。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静明园的清新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变换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树洗尘封峰染翠”,生动展现了雨后的自然景观。树木经过雨水的洗涤,尘埃尽去,呈现出一派清新之色;山峰在雨水的滋润下,仿佛被染上了一层翠绿,生机勃勃。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净化力量的赞叹。
次句“也如人始笑开颜”,将自然界的变换与人的心理状态相联系,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雨后的清新如同人经历挫折后重获笑容,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将自然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表达,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感受力。
第三句“烦忧三月付谁是”,表达了诗人面对长时间的烦恼和困扰时的无奈与寻求解脱的心情。这里的“三月”既可指时间的长久,也可象征内心的困扰持续已久。诗人通过这一句,抒发了对暂时摆脱烦恼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几点霜添揽镜间”,以霜的出现作为结尾,寓意着虽然暂时的清新和愉悦无法持久,但人们仍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一种对人生历程的反思。霜点的出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静明园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统一,以及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富含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桂山何高高,高可肩岱宗。
秀色洒百粤,玄象开万峰。
恍如蹑孤凤,鸷鸟翩然从。
又如乘云槎,星潢浩溶溶。
风回玉琮琤,日射金玲珑。
珠树遍岩穴,仙圣留灵踪。
我欲辔羲和,佩结苍精龙。
峨冠朝太清,献此青芙蓉。
天长彩霞远,岁晚苍烟浓。
长啸倚磐石,笙竽满杉松。
玄鸟初归去,宾鸿属仲秋。
金风时渐爽,火气已全收。
清庙深还邃,斋居阒且幽。
传呼严夜禁,次第报更筹。
奉祀遵明训,为邦赖至休。
茅分秦社稷,位重汉诸侯。
肥腯供尝献,丰年获岁酬。
神明歆懿德,辅弼赞嘉猷。
每惧名难副,深惭礼未周。
精诚元自集,职业素能修。
仁义钦天道,忠勤释帝忧。
春台恒盎盎,寿域日优优。
相祀劳公等,宾筵总畯流。
纲维端有本,感格岂无由。
内外能脩谨,神人永附投。
年年如此夜,赓和从珠旒。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
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
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
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
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
长吟抱膝南阳庐,此时未展胸中奇。
三驾不顾龙不起,山河宰割谁能为。
近瞻五老峰,壁立青霄里。
峰头高风满顶来,峰腰蔼蔼白云起。
纵目长天不尽头,浩歌一吐英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