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只在乱云边,过了黄河便豁然。
鼠帽蒙头车上坐,貂裘拥鼻草间眠。
秋砧捣落千营月,晓寨炊残万灶烟。
说与奚奴休笑我,诗人要看好山川。
燕山只在乱云边,过了黄河便豁然。
鼠帽蒙头车上坐,貂裘拥鼻草间眠。
秋砧捣落千营月,晓寨炊残万灶烟。
说与奚奴休笑我,诗人要看好山川。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所作,名为《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三)》。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燕山只在乱云边”,燕山指的是燕赵之地,即今天的河北、北京一带。这里通过“乱云”来形容燕山的位置,给人一种遥远而又神秘的感觉。接下来的“过了黄河便豁然”,则表达了一种超越之后的心境豁达,黄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里用它作为地理界限,也隐含着诗人心灵的解脱。
第二句中的“鼠帽蒙头车上坐”和“貂裘拥鼻草间眠”,通过对衣物的描写,以及坐在车上、躺在草地上的动作,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悠闲自得。这里的“鼠帽”和“貂裘”都是高贵的象征,加之于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的场景,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第三句“秋砧捣落千营月,晓寨炊残万灶烟”,则是对军旅生活的一种描绘。“秋砧”指的是秋天军中夜晚击打的木梆,“晓寨”则是晨曦中的军营。这里通过“捣落千营月”和“炊残万灶烟”的动作,展现了战争的氛围以及诗人对战争生活的体验。
最后一句“说与奚奴休笑我,诗人要看好山川”,则表达了一种保护家国山河的决心。这里的“奚奴”可能是指外族或敌对势力,“休笑我”则是一种自信和挑战,同时“诗人要看好山川”则是诗人对于守护国家疆土的承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战争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国家和家乡深沉的思念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