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轘辕关,关门据层巘。
若非鬼斧凿,安得此奇险。
淩晨喜经过,百折路回转。
身居万仞高,目极千里远。
缑山与嵩岳,秀色互葱茜。
登临俯仰间,怀古兴不浅。
欲招浮丘公,来此共游衍。
峨峨轘辕关,关门据层巘。
若非鬼斧凿,安得此奇险。
淩晨喜经过,百折路回转。
身居万仞高,目极千里远。
缑山与嵩岳,秀色互葱茜。
登临俯仰间,怀古兴不浅。
欲招浮丘公,来此共游衍。
这首诗描绘了过轘辕关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开篇“峨峨轘辕关,关门据层巘”以磅礴之势展现了关隘的雄伟,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着“若非鬼斧凿,安得此奇险”一句,既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奇特,也暗含了对造物主创造力的敬畏。
“凌晨喜经过,百折路回转”写出了诗人清晨经过此地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山路曲折蜿蜒的景象。接下来“身居万仞高,目极千里远”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登山之巅的开阔视野,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感。
“缑山与嵩岳,秀色互葱茜”将视线从脚下延伸至远处的山峦,缑山和嵩岳的秀美风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最后,“登临俯仰间,怀古兴不浅”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回顾历史,心中涌起的深厚情感,既有对过往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欲招浮丘公,来此共游衍”则是诗人想象中与古代仙人共游的情景,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紫陌春回,禁城夜暖,琼箫灯市吹起。
漠漠烟痕,溶溶月色,掩映曲坊珠翠。
嗟念文园老,渐羞趁、落梅秾李。
玉荷滴尽兰膏,不堪纤梗犹系。
重溯槐街旧侣,曾几度擘笺,同赋蓝尾。
二十年来,游仙一枕,消得光阴弹指。
亲友凋零甚,更休问、贞元朝士。
笑语谁家,听残莲漏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