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莺啼梦春光曙。曙光春梦啼莺絮。迟日下帘垂。
垂帘下日迟。看花凭玉腕。腕玉凭花看。
红袖暖香笼。笼香暖袖红。
絮莺啼梦春光曙。曙光春梦啼莺絮。迟日下帘垂。
垂帘下日迟。看花凭玉腕。腕玉凭花看。
红袖暖香笼。笼香暖袖红。
这首《菩萨蛮·春闺回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闺中女子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充满了婉约之美。
首句“絮莺啼梦春光曙”,以轻盈的笔调描绘出春日清晨的情景:黄莺在晨光初照时分,啼鸣着唤醒了沉睡中的梦境,而那梦境中似乎弥漫着如雪花般轻柔的柳絮。这一句通过“啼”与“梦”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早晨。
接下来,“曙光春梦啼莺絮”一句,是对前句的回文重述,使得整首词在结构上更加完整和谐。这里,曙光与春梦交织,啼莺与絮语相融,展现了自然与梦境的交融,以及时间流转的微妙。
“迟日下帘垂”和“垂帘下日迟”两句,通过回文的形式,描绘了日光透过帘幕洒落的情景。帘幕的垂下与日光的缓缓落下,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看花凭玉腕,腕玉凭花看”这两句,通过“看”与“凭”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女子赏花时的姿态与心情。她以玉腕轻轻触摸花朵,又仿佛在用花映衬自己的玉腕,这种互动不仅体现了女子对美的追求,也流露出她内心的纯净与高雅。
最后,“红袖暖香笼,笼香暖袖红”两句,以“红袖”与“香笼”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温馨而浪漫的画面。红袖轻拂,香笼环绕,不仅烘托了女子的美丽,也象征着她内心世界的温暖与香气。整首词在色彩与香气的交织中,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
综上所述,《菩萨蛮·春闺回文》以其独特的回文结构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女性在春日闺中生活的美好与情感的细腻,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佳作。
一鞭空翠烟霏,笑谈已到山深处。
丹崖翠壁,野猿幽鸟,冷泉高树。
兜率天中,蓬壶境内,偶成佳遇。
正扪参历井,穷探未了,回首早,疏钟暮。
画舸亭亭横渡。
醉归来被谁留住。
云窗雾阁,群仙应笑,尘缘相误。
白雪歌残,青鸾梦觉,满身风露。
料明年却向,古台高处,忆桃源路。
翠微秋晚,试闲登绝顶,徘徊凝伫。
一片清凉兜率界,几度风雷貔虎。
钟阜盘空,石城瞰水,形势相吞吐。
江山依旧,故宫遗迹何处。
遥想霸略雄图,蚁封蜗角,毕竟无人悟。
六代兴亡都是梦,一样金陵怀古。
宫井朱阑,庭花玉树,偏费骚人句。
此情谁会,舻声摇月东去。
瘦筇携得风烟,归来拟待闲吟啸。
济时人物,天公又早,安排都了。
凤诏泥封,乌台霜凛,好音新报。
见西山一带,浮岚滴翠,晚色又添多少。
千里威声先到。
正秋风渭波寒早。
袖中霹雳,何须直把,世间惊倒。
激浊扬清,提纲振纪,要归中道。
但从今剩把,救民长策,向灯前草。
钓台千尺,问谁曾占断,一江新绿。
试拜先生眉宇看,何地可容荣辱。
遥想当年,故人邂逅,以足加其腹。
书生常事,可怜惊骇流俗。
应恨惹起虚名,平生正坐,误识刘文叔。
笑杀君房痴到底,燕雀焉知鸿鹄。
万叠云山,一丝烟雨,比得三公禄。
高风千古,冷香聊荐秋菊。
羡秋空一鹗,便得意,脱尘鞲。
有道义高情,经纶大手,每事优游。
中朝共推雅望,问如何、不肯少迟留。
莲幕三年帝里,白云几梦扬州。
威名久矣播吴头。
地上看钱流。
喜鞭算之余,琼花未老,萱草忘忧。
依依送君南去,笑竿头、戏技几时收。
寄语西楼双鹤,春风来迓吾舟。
画檐丛翠凌霄,暮云还送西山雨。
千年陈迹,一时胜概,东南宾主。
佩玉鸣銮,西风吹入,江声柔舻。
漫登临赢得,征鞍倦客,离思乱,乡心苦。
一梦繁华何许。
空留得悲凉今古。
雄文健笔,星辉日映,鬼呵神护。
倚遍阑干,有心也待,留题新句。
见一双白鸟,苍烟影里,背人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