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檐飞远发辉光,向此心源默坐忘。
岂忆布金抛旧地,便随飞锡起新堂。
竹间野鸽听斋鼓,湖上游人系夜航。
却懊未能攀胜境,东南云下欲腾翔。
高檐飞远发辉光,向此心源默坐忘。
岂忆布金抛旧地,便随飞锡起新堂。
竹间野鸽听斋鼓,湖上游人系夜航。
却懊未能攀胜境,东南云下欲腾翔。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教静室,名为"静照堂"。开篇“高檐飞远发辉光”一句,通过屋檐向远方延伸发出光芒的景象,烘托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氛围。“向此心源默坐忘”则表达了诗人在这静室中静坐冥想,忘却尘世烦恼的心境。
接下来的“岂忆布金抛旧地,便随飞锡起新堂”两句,通过对比旧时的奢侈与现在的简朴,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超脱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这里的“布金”意指用黄金装饰,“抛旧地”则是指离开过去的生活环境;“飞锡”可能暗示着修建新堂所需材料的简朴,“起新堂”则是建立新的精神避风港。
中间两句“竹间野鸽听斋鼓,湖上游人系夜航”描绘了静室周围的自然景观。竹林中的野鸽(野生的大型水鸟)在清晨听到佛寺的早课钟声,而湖上的游人则在夜晚停泊等待天明。这两句通过对比和uxtaposition,强调了静室内外两个不同世界的和谐共存。
最后,“却懊未能攀胜境,东南云下欲腾翔”表达了诗人对于尚未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遗憾,以及对未来飞扬跃起、追求更高成就的愿望。这里“攀胜境”指的是攀登到更高的精神层次,“东南云下欲腾翔”则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自由自在,如同鸟儿展翅高飞的意象。
整首诗通过对静室环境与内心世界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和超脱尘世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与生命之飞扬的深切感悟。
杏香消散尽,须知自昔,都门春早。
燕子来时,绣陌乱铺芳草。
蕙圃妖桃过雨,弄笑脸、红筛碧沼。深院悄。
绿杨巷陌,莺声争巧。
早是赋得多情,更遇酒临花,镇辜欢笑。
数曲阑干,故国谩劳凝眺。
汉外微云尽处,乱峰锁、一竿修竹。
间琅玕,东风泪零多少。
春风揭屋沙激窗,兀然孤坐如植杠。
酒昏两眸涩不视,案上书策徒摐摐。
独待高篇恣哦咏,顿觉精锐还躯腔。
前时官家不禁夜,九衢艳艳烧明釭。
綵山插天众乐振,游人肩摩车毂撞。
君于此时守经籍,直欲行业纯不尨。
想初嘉句落纸际,笔下衮衮来长江。
我今散懒世味薄,惟于静者心为降。
江翁萧闲梅老淡,文字酬酢交矛鏦。
恨无奇丽与斗角,日策疲马参其双。
能来相从不惮数,与子赋诗倾酒缸。
翠葆连阴直,黄金布蕊齐。
流尘一开眼,急节重含悽。
蝶冷相携去,蝉清无数嘶。
翻风随御水,带雨落秋泥。
自喜凋零后,何嫌采掇稽。
朝緌映晨入,游袂拂宵携。
惨淡林烟早,轻明楼日西。
临溪如有此,当似武陵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