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夏仲御,木石隐会稽。
儿抚贾太尉,拂衣归苍崖。
阮公称旷达,奇志寓咏怀。
竟造九锡文,此秽天可弥。
君子终日行,不使辎重离。
应龙潜玄关,曷识剪与羁。
窢乎飘风旋,不消还不亏。
高人夏仲御,木石隐会稽。
儿抚贾太尉,拂衣归苍崖。
阮公称旷达,奇志寓咏怀。
竟造九锡文,此秽天可弥。
君子终日行,不使辎重离。
应龙潜玄关,曷识剪与羁。
窢乎飘风旋,不消还不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人夏仲御隐居于会稽山中,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他如同木石一般,远离尘嚣,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他的儿子则像贾太尉一样,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选择归隐山林,远离世俗的纷扰。
接着,诗人引用了阮籍的例子,阮籍以旷达著称,他的奇志往往寄托在诗歌之中。最终,阮籍被封为九锡文,但诗人认为这种行为玷污了天地。这反映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坚守,以及对那些为了名利而违背本心的行为的批判。
最后两句话“应龙潜玄关,曷识剪与羁”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就像应龙深藏在玄关之中,不知何为束缚与羁绊。而“窢乎飘风旋,不消还不亏”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坚持不会改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生活和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世俗功利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