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常为客,三春却倦游。
能飞归不得,虽去有何求。
故国千年恨,行人万里愁。
年来风过耳,无泪与君流。
四海常为客,三春却倦游。
能飞归不得,虽去有何求。
故国千年恨,行人万里愁。
年来风过耳,无泪与君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承勋所作的《杜宇》,以杜鹃鸟自比,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首句“四海常为客”写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无论走到哪里都如同过客;“三春却倦游”则表达了对长期在外游历的厌倦,即使春天景色优美,也感到疲惫。接下来,“能飞归不得”暗示了诗人虽然有归乡之心,但现实却无法如愿;“虽去有何求”进一步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
“故国千年恨”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长久的遗憾;“行人万里愁”则描绘了诗人在万里之外的行旅中,满心愁绪难以排解。最后两句“年来风过耳,无泪与君流”,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连泪水都似乎已经干涸,只剩下风声在耳边呼啸,无法倾诉心中的愁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杜宇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孤独的旅人形象,以及对故乡和过去的深深眷恋。
谁把秋香,偏著意、植根姑射。
尘土外、鲜鲜元有,可人容质。
日久渐随芜共没,岁寒还与松同洁。
傲新霜、还有两三枝,天应惜。巾自漉,醅微白。
人已老,欢犹昔。爱此花不负,渊明清节。
醉里不知人世换,悠然独倚西风立。
问一中、时复慰穷途,何如泣。
养浩颐神,离欲澄虚,物外定观。
见玉关倾落,霜千点聚,碧岩漂渺,雪降团团。
混内豁然,空中有象,天地相交四兽攒。
前朱引,后玄随左右,虎绕龙蟠。黄宫捧出神丹。
遇此物疵盲法体安。
使蛇吞一粒,成龙变翼,鵸鵌达者,立化祥鸾。
点铁成金,回骸起死,梼杌逢之返降檀。
君知否,上登仙入圣,不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