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为家得,斯居亦漫成。
西斋便静密,小阁更深明。
送老一床足,遗形百虑轻。
傍人讶幽僻,端可寄馀生。
是处为家得,斯居亦漫成。
西斋便静密,小阁更深明。
送老一床足,遗形百虑轻。
傍人讶幽僻,端可寄馀生。
此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是处为家得,斯居亦漫成"表达了诗人对现有环境的满足和接受,即使是在自然中自在生存也能感到快乐。"西斋便静密,小阁更深明"则写出了诗人栖身之所,是一处清幽而又明亮的地方,适宜于读书和思考。
"送老一床足,遗形百虑轻"这两句通过送别老人和遗忘世俗的形式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追求。诗人希望在余生中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
最后,"傍人讶幽僻,端可寄馀生"则是诗人对于外界可能对其隐逸生活的质疑作出的回应。尽管旁人可能会觉得这种选择过于偏僻,但诗人认为这是他能够安顿自己余生的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居所的描写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愿望。
痴霭顽阴,风扫尽、安排今夕。
便放出、一轮金镜,皎然虚碧。
照彻肺肝明似水,是中空洞无他物。
倚亭皋、搔首问天公,天应识。人共景,都非昔。
君共我,俱成客。且相逢一笑,笙歌箫笛。
老去可怜杯酒减,醉来谩把阑干拍。
便明朝、烟水挂征帆,还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