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从通德里,出守巽岩州。
上相先声到,凶徒悍气柔。
鸿居新劳徕,鸟户旧绸缪。
已筑沙堤路,归欤赞大猷。
起从通德里,出守巽岩州。
上相先声到,凶徒悍气柔。
鸿居新劳徕,鸟户旧绸缪。
已筑沙堤路,归欤赞大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别之情和新任职守的场景。其中“起从通德里,出守巽岩州”两句表明诗人由通德里启程,前往巽岩州赴任。这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员频繁调动的情形,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上相先声到,凶徒悍气柔”一句,通过对“上相”即朝廷使者的遣送,及其所带信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新职守的期待与期许。这里的“凶徒”,可能指的是需要管理和安抚的民众或是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悍气柔”则显示出朝廷对这些群体采取的温和政策。
接下来的“鸿居新劳徕,鸟户旧绸缪”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到达新任职守地点后的忙碌景象。这里的“鸿居新劳徕”,可能是指官员到任后需要处理各种事务和任务,而“鸟户旧绸缪”则描写了久未打理的门户被重新整顿的情形。
最后,“已筑沙堤路,归欤赞大猷”表达了诗人对新任职守地点所做出的努力与成就,以及对这些工作的自豪和满足。这里“已筑沙堤路”,可能是指修筑道路以便交通,或是防护工程;而“归欤赞大猷”,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自己规划和决策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事务叙述,展示了一个官员在新职守岗位上所展现出的才干和情操,以及他对国家与百姓所承担的责任感。
山风日暮吹黄独,山人归来山中宿。
白云万顷高映屋,山光相对眉发绿。
万物到手吟不足,诗草床头牛腰束。
麋鹿相过亦不触,毳袍芒蹻识高躅。
上皇之时道超俗,吾闻不死游亭毒。
我今鍊药山之麓,山中之人驾黄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