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动各有营,蹙蹙不得息。
嗟哉尺蠖徒,烦蹇牵物役。
岂谓尘中姿,还寄云外迹。
古刹绝浮氛,法堂鲜来客。
首夏澹新凉,偃卧不知夕。
觉来盼高峰,近远各异色。
草摇席下芳,筠散尊中碧。
鸟语无俗音,泉漱皆洌泎。
俛仰惬幽赏,去矣从所适。
群动各有营,蹙蹙不得息。
嗟哉尺蠖徒,烦蹇牵物役。
岂谓尘中姿,还寄云外迹。
古刹绝浮氛,法堂鲜来客。
首夏澹新凉,偃卧不知夕。
觉来盼高峰,近远各异色。
草摇席下芳,筠散尊中碧。
鸟语无俗音,泉漱皆洌泎。
俛仰惬幽赏,去矣从所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普光寺内的一次午睡醒来后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群动与尺蠖起始,隐喻世间的忙碌与束缚,随后转向对寺中清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群动各有营,蹙蹙不得息。” 开篇即点出世间众生忙忙碌碌,难以得到片刻安宁的状态。接着,“嗟哉尺蠖徒,烦蹇牵物役。” 尺蠖象征着被外界事物牵制、无法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现状的感慨。
“岂谓尘中姿,还寄云外迹。” 这两句转折,诗人由对世俗生活的不满转而向往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云外的生活方式。接下来,“古刹绝浮氛,法堂鲜来客。” 描述了寺庙内的清净与远离尘嚣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首夏澹新凉,偃卧不知夕。” 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躺在寺中,享受着清凉的时光,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觉来盼高峰,近远各异色。” 诗人醒来后,目光投向远处的山峰,发现它们在不同的距离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感悟。
“草摇席下芳,筠散尊中碧。” 描述了草地上散发出的芳香和竹子在酒杯中倒映出的碧绿,这些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雅致。
“鸟语无俗音,泉漱皆洌泎。” 鸟儿的叫声没有世俗的杂音,泉水流淌的声音清澈悦耳,这些自然界的美好声音让人心旷神怡。
“俛仰惬幽赏,去矣从所适。” 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愿意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元气无根株,地脉有断绝。
日月互吞吐,云雾自生灭。
楚妃结幽想,巴客答清吷。
宁知莽苍中,不假巨鳌力。
势阅南纪浮,思随西风发。
形影寄孤舟,吾道成鴃舌。
笑谈正凌傲,俯仰不偪侧。
每与景物会,未省欢娱毕。
叠翠晚愔愔,堕黄秋的的。
鱼龙负赑赑,独鸟去不息。
旷原眇周抱,异境超慌惚。
径度万顷空,忽得一拳碧。
稍稍鸡犬近,依依钟梵夕。
推门月微堕,煮茗香初歇。
衣裳识霜信,瓶钵了禅悦。
事定心源清,梦回斗柄直。
周游兴欲尽,长往计未决。
出门更回首,沙水荡虚白。
美哉神禹功,已矣三苗国。
山川长不朽,愚智俱可惜。
神交正冥冥,指点空历历。
慎勿语俗人,桃源恐相失。
《漂泊岳阳遇张中行因汎舟洞庭晚宿君山联句》【宋·丁开】元气无根株,地脉有断绝。日月互吞吐,云雾自生灭。楚妃结幽想,巴客答清吷。宁知莽苍中,不假巨鳌力。势阅南纪浮,思随西风发。形影寄孤舟,吾道成鴃舌。笑谈正凌傲,俯仰不偪侧。每与景物会,未省欢娱毕。叠翠晚愔愔,堕黄秋的的。鱼龙负赑赑,独鸟去不息。旷原眇周抱,异境超慌惚。径度万顷空,忽得一拳碧。稍稍鸡犬近,依依钟梵夕。推门月微堕,煮茗香初歇。衣裳识霜信,瓶钵了禅悦。事定心源清,梦回斗柄直。周游兴欲尽,长往计未决。出门更回首,沙水荡虚白。美哉神禹功,已矣三苗国。山川长不朽,愚智俱可惜。神交正冥冥,指点空历历。慎勿语俗人,桃源恐相失。
https://shici.929r.com/shici/kbitH5v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