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摅愤》
《摅愤》全文
金 / 王若虚   形式: 古风

非存骄謇心,非徼正直誉。

浩然方寸閒,自有太高处。

平生少偕合,举足逢怨怒。

礼义初不愆,谤讪亦奚顾。

孔子自知命,桓魋非所惧。

孟轲本不逢,岂为臧氏沮。

天命有穷达,人情私好恶。

以此常泰然,不作身外虑。

(0)
鉴赏

这首诗《摅愤》是金代诗人王若虚所作,通过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道德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非存骄謇心,非徼正直誉”,诗人表明自己并非为了炫耀骄傲或追求正直的名声而行事,体现了他内心的真诚与淡泊名利的态度。接着,“浩然方寸閒,自有太高处”一句,以“浩然”形容胸襟之宽广,方寸之间却能洞察高远,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心怀大志的境界。

“平生少偕合,举足逢怨怒”描绘了诗人一生中少有与人和谐相处的经历,每一步都可能遭遇误解与怨恨,这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复杂与人际关系的微妙。然而,诗人并未因此动摇,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礼义初不愆,谤讪亦奚顾。”即使遭受诽谤与责难,也坚持遵循礼仪,不为外界言论所动。

接下来,诗人引用孔子和孟子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面对困境时的坚定态度:“孔子自知命,桓魋非所惧;孟轲本不逢,岂为臧氏沮。”孔子面对桓魋的威胁,孟子未遇明君,但他们都不为外界的困难所动摇,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激励着诗人,在面对人生的起伏与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

最后,“天命有穷达,人情私好恶”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世态炎凉,强调了命运的不可预知性以及人性中的自私与偏见。然而,诗人以“以此常泰然,不作身外虑”结束,表达了自己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坦然,不将过多精力放在身外之事上,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与豁达。

综上所述,《摅愤》一诗不仅展现了王若虚对个人品格的坚守与对命运的深刻理解,还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对人生哲学的探讨,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若虚
朝代:金   字:从之   号:慵夫   籍贯:金藁城   生辰:1174—1243

(1174—1243)金藁城人,字从之,号慵夫。章宗永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著作佐郎、平凉府判官,累官翰林直学士。金亡北归。论诗文主张辞达理顺,反对险怪雕琢。有《慵夫集》、《滹南遗老集》。
猜你喜欢

春云怨.悼钱葆馚中翰

最难将息。怪山鬼不情,催人如织。

瘦损帝台鸾凤,渤海迤南无翠色。

絮语萧萧,无多时候,忽报莲花镂双翼。

泡幻前生,翩然梦断,笑拥众香国。

卿云绚锦真当惜。步西清复道,蓬莱宫侧。

愁满瑶琴太相逼。彩管尘飞,孰赋吴天,绿窗鸂鶒。

雅骨长留,九峰犹在,但唤醉游未得。

(0)

木兰花慢.题项东井画为文公寿

禾兴悭岫色,赖张璪,富霜毫。

恣翠晕安篱,烟丝倚瀑,全取空寥。

登临送情不浅,带斜晖、又听暮钟飘。

疑有支公故业,闭关安问征桡。

名山何许傍云根,吾欲借书寮。

向王猷买竹,苏耽酿橘,兼种芭蕉。

春应去人未远,肯蹉跎、三万六千朝。

除却图成景物,眼前都是蓬蒿。

(0)

菩萨蛮.与侍儿

眼前万事随流水,闺中也洒英雄泪。

泪罢拊雕阑,玉情生暮寒。

主人空放诞,屡见金釭烂。

休恃酒如泉,解忧须少年。

(0)

生查子.代赠

帘外响铜签,雁唳秋宵远。

罗帐烛光微,不信檀郎浅。

惜别展幽欢,梦逐银屏转。

飞去学鸳鸯,一枕花魂软。

(0)

步蟾宫.晏起

沉香漫爇青丝帐,看睡醒、红潮初漾。

花深雾重不如眠,把合锁、窗儿推上。

床前鹦鹉无心想,弄足上、金绳频响。

这回浑是不成酣,且喜得、温存一晌。

(0)

浪淘沙.燕子

小苑午阴长,梅子初黄。三三两两过池塘。

不管罗帏人倦起,斜入纱窗。

细雨费端详,只近回廊。才飞北馆又南厢。

啄破海榴红欲溜,懒上雕梁。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