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访仙楹,丘中琴正鸣。
桂丛侵石路,桃花隔世情。
薄暮安车近,林喧山鸟惊。
招隐访仙楹,丘中琴正鸣。
桂丛侵石路,桃花隔世情。
薄暮安车近,林喧山鸟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仙境相融合的宁静画面。首句“招隐访仙楹”,仿佛引领读者踏入了一个寻找隐士居所的旅程,充满了对神秘与未知的好奇。接着,“丘中琴正鸣”一句,以琴声作为背景音符,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暗示着隐居之地的静谧与和谐。
“桂丛侵石路,桃花隔世情”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超凡脱俗。桂花与桃花的交织,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之美,也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高洁。这里的“隔世情”更是强调了与世俗的疏离,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薄暮安车近,林喧山鸟惊”则将时间推进至傍晚时分,以“安车”这一细节,暗示了主人公在日落时分的归家,以及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林间的喧闹与山鸟的惊飞,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含了对隐居生活的深思与感慨。整个场景在宁静与动态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及其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也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猗兰发春妍,祥雪乃寒冱。
时物虽不偶,意合巧相附。
高斋揭华扁,知子意有寓。
兰以扬清芬,雪以表贞素。
清素惟所便,纷华匪吾慕。
愿言肖厥德,爱此二美具。
我纫楚之佩,再草梁园赋。
我歌仰前修,悠然共高趣。
寿峰何崔嵬,盘谷结苍翠。
所以空门徒,往往禀冲粹。
彼美完上人,妙灵脱尘累。
泛览岐黄书,而得养生秘。
缅惟大医王,垂慈济斯世。
师能振其教,奚必施七剂。
时遇世方艰,苍生日憔悴。
何由起膏肓,感此发深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