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一掬水,孤臣万里心。
国恩终不负,帝赫若为临。
胜地神应秘,高风世所钦。
匪人亦饕酌,声迹自消沈。
古寺一掬水,孤臣万里心。
国恩终不负,帝赫若为临。
胜地神应秘,高风世所钦。
匪人亦饕酌,声迹自消沈。
这首诗《莱公甘泉》由明代诗人陈洪谟所作,通过“古寺一掬水,孤臣万里心”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融合,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情怀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古寺一掬水”,描绘了古寺中的一汪清泉,这不仅是一处自然之景,更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而“孤臣万里心”则直接点明了诗中的主人公——一位远离朝廷、身处远方的忠诚臣子的心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纯净,也映射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坚定。
接下来,“国恩终不负,帝赫若为临”表达了对忠诚与责任的坚守,即使面对遥远的距离和艰难的环境,也不忘国家的恩泽与君主的期望,展现出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胜地神应秘,高风世所钦”则进一步赞美了莱公(即莱州知府)所处之地的神秘与高雅,以及他高尚的品德被世人敬仰。这里的“胜地”不仅是地理上的优越,更是指莱公在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卓越成就。
最后,“匪人亦饕酌,声迹自消沈”以莱公与众人的互动为结尾,表明他的高尚品质不仅受到人们的尊敬,也深深影响了周围的人。即使在喧嚣的世界中,他的名声与事迹也如同深谷之音,虽不显眼却长久回响,彰显了其人格的伟大与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莱公形象的塑造,以及对自然、历史、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赞颂,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忠诚、责任与高尚品德的普遍价值观。
枚回洲边春水生,日光照縠波文平。
绣衣使者何世上,彩舟唤客论交情。
平生择交不择利,俗子纷纷卧之地。
少年所识惟石君,晚岁相从不相弃。
一官到处西复东,悲欢得失无不同。
谁云我州大如斗,中有千岩万壑含松风。
迩来所得尤艰难,人力不到天为剜。
幽寻五岭犯炎雾,裹送万里穿狂澜。
十夫升前一夫洗,落尽煨尘见云献。
回首笑向道州守,此解未如人世险。
头颅已过羊肠车,不用更通丞相书。
老来得此万事足,摩挲苍璧相倚于。
玉帘崭崭何齿齿,质坚德重不可徒。
要镌{左土右册}口方玉池,更酌西岭玻璃水。
小却盛之数亩园,日夕与之同卧起。
客来莫怪我自怜,老子心情正如此。
大山嵯峨势千寻,小山左右罗瑶簪。
坡陀峭立各有态,面目难异同肝心。
叩之其声清以越,如磬之石钟之铁。
怕令去作清庙器,潜向江头□□□。
江头之月今几年,惯见东西南北客。
凛然相对各无惭,惟此主人伴此石。
主人说法石解应,夜深哦诗便之听。
垠崖划断声雷硍,有语盘空如此硬。
与人说石仍说诗,世间此乐谁得之。
故人往往解此意,赠以飞瀑和天池。
三君相视俱悠然,主人之乐无穷年。
只愁清庙要钟磬,早晚捉去调钧天。
《赋运使张大监道州石山以张诗平地风澜险于水》【宋·项安世】枚回洲边春水生,日光照縠波文平。绣衣使者何世上,彩舟唤客论交情。平生择交不择利,俗子纷纷卧之地。少年所识惟石君,晚岁相从不相弃。一官到处西复东,悲欢得失无不同。谁云我州大如斗,中有千岩万壑含松风。迩来所得尤艰难,人力不到天为剜。幽寻五岭犯炎雾,裹送万里穿狂澜。十夫升前一夫洗,落尽煨尘见云献。回首笑向道州守,此解未如人世险。头颅已过羊肠车,不用更通丞相书。老来得此万事足,摩挲苍璧相倚于。玉帘崭崭何齿齿,质坚德重不可徒。要镌{左土右册}口方玉池,更酌西岭玻璃水。小却盛之数亩园,日夕与之同卧起。客来莫怪我自怜,老子心情正如此。大山嵯峨势千寻,小山左右罗瑶簪。坡陀峭立各有态,面目难异同肝心。叩之其声清以越,如磬之石钟之铁。怕令去作清庙器,潜向江头□□□。江头之月今几年,惯见东西南北客。凛然相对各无惭,惟此主人伴此石。主人说法石解应,夜深哦诗便之听。垠崖划断声雷硍,有语盘空如此硬。与人说石仍说诗,世间此乐谁得之。故人往往解此意,赠以飞瀑和天池。三君相视俱悠然,主人之乐无穷年。只愁清庙要钟磬,早晚捉去调钧天。
https://shici.929r.com/shici/BhX7F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