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逐徐生迹,移舟住别峰。
遗书搜孔壁,仙路隔秦封。
流水去无尽,故人何日逢?
乡书经岁达,离恨转重重。
远逐徐生迹,移舟住别峰。
遗书搜孔壁,仙路隔秦封。
流水去无尽,故人何日逢?
乡书经岁达,离恨转重重。
这首诗名为《漫兴》,是清代学者朱之瑜所作。诗人以追寻先贤足迹为引,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首句“远逐徐生迹”描绘了诗人追踪徐生(可能是一位先贤或友人)的足迹,显示出对知识与人品的追求。次句“移舟住别峰”则写诗人为了追随徐生,改变了行踪,选择在山峰间居住,暗示了生活的漂泊不定。
第三句“遗书搜孔壁”借用典故,意指寻找前人的智慧遗产,如同在孔子的墙壁中探寻智慧,体现了诗人好学不倦的精神。第四句“仙路隔秦封”则借用了道教的仙道想象,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以及秦朝边界的象征,寓言了人生道路的艰难。
后两句“流水去无尽,故人何日逢?”通过流水比喻时光流逝,表达了诗人对与故人重逢的期盼,但又深知此情难偿,流露出深深的遗憾。最后一句“乡书经岁达,离恨转重重”,乡书历经一年才送达,更增添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离别的愁绪层层叠加,情感深沉而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寻访、寓言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艳阳天气,烟细风暖,芳郊澄朗闲凝伫。
渐妆点亭台,参差佳树。
舞腰困力,垂杨绿映,浅桃秾李夭夭,嫩红无数。
度绮燕、流莺斗双语。
翠娥南陌簇簇,蹑影红阴,缓移娇步。
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
绛绡袖举。
云鬟风颤,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顾。
竞斗草、金钗笑争赌。
对此嘉景,顿觉消凝,惹成愁绪。
念解佩、轻盈在何处。
忍良时、孤负少年等闲度。
空望极、回道斜阳暮。
欢浪萍风梗知何去。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红板桥头秋光暮。
淡月映烟方煦。
寒溪蘸碧,绕垂杨路。
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
波急隋堤远,片帆举。
倏忽年华改,向期阻。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
好夕良天长孤负。
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
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
遥夜香衾暖,算谁与。
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案《疆村丛书》本乐章集三卷,续添曲子一卷)
燔柴烟断星河曙。
宝辇回天步。
端门羽卫簇雕阑,六乐舜韶先举。
鹤书飞下,鸡竿高耸,恩霈均寰寓。
赤霜袍烂飘香雾。
喜色成春煦。
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
前时小饮春庭院。
悔放笙歌散。
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
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
欲梦还惊断。
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
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吴会风流。
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
瑶台绛阙,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
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
襦温袴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