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古雅的佛寺景象,充满了禅意和神秘色彩。开篇“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两句,以古旧的墓园中耸立的芙蓉花塔和长存不衰的松柏与烟雾交织,营造出一派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则是借用佛教典籍中的仙境和梵轮(即法轮)来表达诗人对佛理的追求与向往。这里的“鸾沈”指的是深邃的水面,而“梵轮”象征着佛法的传播,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寄托。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中,“铢衣”形容佛像上的装饰之美妙,而“宝月两重圆”则是对寺院中佛光或明月的描绘,使人联想到夜晚静谧中的寺庙,佛光与月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庄严。
最后,“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一句,则是在夜深人静之时,透过香台(即用于焚烧香料的地方)传来的淡淡香气,以及那清脆的钟声,它穿越了世间的一切,直达云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佛教元素的精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深切向往。
溪头雪后梅花发,飞凫东去朝双阙。
涉溪父老肩相摩,再拜路旁皆惜别。
问侯何以能得民,胸中仁气如阳春。
攀辕徒切侯不住,金马石渠须若人。
云溪野叟久闭户,时枉高轩肯相顾。
何不临分把一杯,天寒懒出无他故。
别离羞作儿女悲,此行稳上青云衢。
相思要得知健否,寄我平安双鲤鱼。
欲上青云却垂翅,归来扫轨空山里。
道人说相来叩关,酒半醺酣谈亹亹。
我今布褐终馀年,岂论燕颔并鸢肩。
谓予形是朱顶鹤,两眼藏神高颊颧。
彭殇寿夭谁无死,不将动目摇湛水。
道人去后若复来,定应难相壶邱子。
名士多相识,吾乡亦旧游。
知君倦行役,见我小淹留。
道路双青眼,风霜一敝裘。
人中逢燕颔,早为说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