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镜寺》
《石镜寺》全文
唐 / 卢照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íjìng
táng / zhàolín

róngshénmíngsōngbǎiyān

chénxiānjìnghuāméifànlúnqián

zhūqiānbǎoyuèliǎngzhòngyuán

wěnyǐnxiāngtáizhōngshēngchèjiǔtiān

注释
古墓:古代的坟墓。
芙蓉塔:开着荷花的墓碑。
神铭:刻有神灵名字的碑文。
鸾沈:鸾鸟沉没。
仙镜:象征仙境的镜子。
梵轮:佛教中的经轮,代表轮回。
铢衣:极薄的僧衣,比喻佛像。
千古佛:历经千年的佛像。
宝月:象征神圣的月亮。
隐隐:隐约、淡淡。
香台:祭祀用的香炉台。
彻九天:响彻天空的最高处。
翻译
古老的坟冢上开着荷花,墓碑在松柏环绕的烟雾中显得神秘。
鸾鸟沉入仙镜的底部,花朵消失在梵文经轮之前。
身披薄纱的佛像历经千年,双层宝月映照着圆满的景象。
淡淡的香气弥漫在祭坛之夜,悠扬的钟声回荡至九天之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古雅的佛寺景象,充满了禅意和神秘色彩。开篇“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两句,以古旧的墓园中耸立的芙蓉花塔和长存不衰的松柏与烟雾交织,营造出一派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则是借用佛教典籍中的仙境和梵轮(即法轮)来表达诗人对佛理的追求与向往。这里的“鸾沈”指的是深邃的水面,而“梵轮”象征着佛法的传播,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寄托。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中,“铢衣”形容佛像上的装饰之美妙,而“宝月两重圆”则是对寺院中佛光或明月的描绘,使人联想到夜晚静谧中的寺庙,佛光与月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庄严。

最后,“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一句,则是在夜深人静之时,透过香台(即用于焚烧香料的地方)传来的淡淡香气,以及那清脆的钟声,它穿越了世间的一切,直达云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佛教元素的精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深切向往。

作者介绍
卢照邻

卢照邻
朝代:唐   字:升之   号:为“初唐四杰”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猜你喜欢

送石宰

溪头雪后梅花发,飞凫东去朝双阙。

涉溪父老肩相摩,再拜路旁皆惜别。

问侯何以能得民,胸中仁气如阳春。

攀辕徒切侯不住,金马石渠须若人。

云溪野叟久闭户,时枉高轩肯相顾。

何不临分把一杯,天寒懒出无他故。

别离羞作儿女悲,此行稳上青云衢。

相思要得知健否,寄我平安双鲤鱼。

(0)

与赵道人

欲上青云却垂翅,归来扫轨空山里。

道人说相来叩关,酒半醺酣谈亹亹。

我今布褐终馀年,岂论燕颔并鸢肩。

谓予形是朱顶鹤,两眼藏神高颊颧。

彭殇寿夭谁无死,不将动目摇湛水。

道人去后若复来,定应难相壶邱子。

(0)

酬陈叔裕四首·其四

天台远在浙江东,景物应曾到梦中。

但有锦囊盛白雪,苦无罗袜舞回风。

闭门花鸟春心薄,隐几诗书日力穷。

益友琢磨吾岂敢,西邻仙吏有诗翁。

(0)

送相士管明甫

名士多相识,吾乡亦旧游。

知君倦行役,见我小淹留。

道路双青眼,风霜一敝裘。

人中逢燕颔,早为说封侯。

(0)

饮阑月上不能留客再成一篇

绿幄阴深数树梅,胡床相对手行杯。

茫茫世事愁眉敛,亹亹谈谐笑口开。

欲把清风留客坐,更呼明月出云来。

咄嗟难办厨中具,兴尽翩然命驾回。

(0)

酬俞子清侍郎惠画韵·其二

一去星沙二十年,梦魂时到橘洲边。

从今不起南征念,移得湘山在目前。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