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色见我,几于貌失人。
林公少须发,澄观欠冠巾。
若以色见我,几于貌失人。
林公少须发,澄观欠冠巾。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诗中的“若以色见我,几于貌失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眼光、不愿被外貌所束缚的情感。这里,“色”指的是容颜或外貌,“见”则是观察和认识的意思。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作者希望他人能够透过外表看到他的真实内心,而不是仅凭相貌判断其为人。
接下来的“林公少须发,澄观欠冠巾”则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士人在静谧环境中研读书籍、修身养性的场景。“林公”可能是对一位隐居林间的贤者或诗人的尊称,“少须发”表明其年纪尚轻;“澄观”则指的是心性清澈,如同澄净的水面,而“欠冠巾”意味着他在学习中忘记了佩戴头巾,这不仅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专注内在修养的心境。
整体来看,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心灵交流和深层次自我认识的追求,以及对内在修养和学问探究的重视。
华林蔽崇巘,金塘罢兰枻。
曲巷屡回车,纡径枉往辙。
重来几何时,暂至不复别。
燕雀虚堂归,松萝四邻阅。
图书两三卷,茅屋八九折。
抚化心已凄,衔知顿情竭。
伊昔与斯人,定交于晚节。
投分既忘年,对酒常累月。
觞酌方未已,世路忽羁绁。
临别深久要,揽涕即长诀。
芸阁访旧德,麟园钦前哲。
身退物不迕,调孤道逾洁。
凤览夫子志,虫雕馀儿悦。
人伦藉芳誉,物览清洞澈。
已矣故交欢,怀中字不灭。
衣冠王气孤,风雅微言缺。
玉树想平生,石泉效幽咽。
山阳既恸吕,雍门亦悼薜。
玉轸久不挥,冰弦痛欲绝。
三叹奉遗音,斯理谁与说。
《经越井冈寻黎惟敬秘书旧隐》【明·区大相】华林蔽崇巘,金塘罢兰枻。曲巷屡回车,纡径枉往辙。重来几何时,暂至不复别。燕雀虚堂归,松萝四邻阅。图书两三卷,茅屋八九折。抚化心已凄,衔知顿情竭。伊昔与斯人,定交于晚节。投分既忘年,对酒常累月。觞酌方未已,世路忽羁绁。临别深久要,揽涕即长诀。芸阁访旧德,麟园钦前哲。身退物不迕,调孤道逾洁。凤览夫子志,虫雕馀儿悦。人伦藉芳誉,物览清洞澈。已矣故交欢,怀中字不灭。衣冠王气孤,风雅微言缺。玉树想平生,石泉效幽咽。山阳既恸吕,雍门亦悼薜。玉轸久不挥,冰弦痛欲绝。三叹奉遗音,斯理谁与说。
https://shici.929r.com/shici/nRsR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