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咏贫士七首·其一》
《拟咏贫士七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陶渔起畎亩,在野贤无遗。

世岂有贫士,贫民且无之。

鳏寡不敢侮,俊乂斯可知。

末季尚贪欲,高位多穷奇。

有如元恺者,岂不寒与饥。

寒饥士之常,苍生良足悲。

(0)
注释
畎亩:田间,指田野劳动。
贤无遗:贤德之人一个也不遗漏。
贫士:极度贫困的士人。
鳏寡:老而无偶或寡妇。
俊乂:才德出众的人。
贪欲:过度的贪婪和欲望。
元恺:古代贤臣,比喻有德行的人。
寒饥:寒冷和饥饿。
苍生:百姓,泛指社会大众。
翻译
陶渔在田野间兴起,贤德之人无所遗漏。
世间难道有真正的贫困士人?贫穷的百姓几乎不存在。
孤寡之人也不敢欺侮,优秀的人才由此显现。
末世风气贪婪欲望强烈,高官显位却多有困厄之事。
像元恺那样的贤者,怎能不遭受寒冷和饥饿。
寒冷和饥饿是士人的常态,百姓的苦难实在令人悲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能的隐者在田野间耕作,生活自给自足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现实社会中的贫士与隐者的生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和不满,以及对高洁生活理想的向往。

“陶渔起畎亩”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图景,其中“陶渔”指的是隐逸之士,而“起畎亩”则意味着他们亲手耕作,自给自足。接下来的“在野贤无遗”,强调了这位隐者的高尚品德和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贫士”却成为常态,连普通民众也难以摆脱贫困。这从“世岂有贫士,贫民且无之”两句可见一斑。这里的“岂”字用来表达疑问,同时含有一种反诘,强调了社会对贫苦人群的忽视。

诗中的“鳏寡不敢侮,俊乂斯可知”则是说,即便是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这位隐者也保持着高洁的人格,不被世俗所玷污。而“末季尚贪欲,高位多穷奇”一句,则批判了当时那些身居高位却仍旧贪婪无厌的官员。

接下来,“有如元恺者,岂不寒与饥”两句,提到了历史上的贤士元恺,他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愿意屈服于不义之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元恺那样的高尚品质的赞颂。

最后,“寒饥士之常,苍生良足悲”两句,则是总结全诗的主题,反映出在那个时代,贫困和饥饿成为了知识分子和贤士们的常态,这种现象令人感到深切的悲哀。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群仙册一十八首·其八戏狮

青猊原瑞物,长养属仙家。

迟日呼童子,春风试爪牙。

食惟衔露草,卧为护丹砂。

好献通明殿,天衢驭帝车。

(0)

途次暑雨

泱漭夏云屯,滂沱塞雨繁。

绕渠沙路净,注涧石泉浑。

鹳浴依邱垤,驼鸣傍水源。

凉闺起林末,吹入小行轩。

(0)

百籁坐自吟

飒然一派起秋林,相和无人竟夕吟。

落叶萧萧声乍隐,悬泉㶁㶁响堪寻。

悠扬岂似临风笛,断续非关捣练砧。

默坐寂寥听不厌,恍于静里得空心。

(0)

由杭放小舟至湖

武林山水过匆匆,春到苕溪一棹通。

村女桑前衫子绿,晴霞林外杏花红。

炉香成市人闻梵,渔网连波星落篷。

如此舟行浑不夜,布帆况有五更风。

(0)

题许云江梅花仕女帐额·其二

银缸背处玉钗斜,多事当年解语花。

赢得溪山归枕席,何须仙眷艳林家。

(0)

八月十一日,渡潍水,观打鱼有感,题店壁,示东归入关客

问渡潍溪口,秋风水面生。

半山斜日晚,一棹小舟轻。

驻马临渊立,何人举网惊?

闲观惜衰老,无复羡鱼情。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