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岩头古翠埋,绵云深隔洞门开。
苍藤随石无根活,灵杞何年有种栽。
气凝野烟疑麝过,暖熏山雨误蜂来。
空庭谁领幽芳坐,雪鹤同行损绿苔。
月月岩头古翠埋,绵云深隔洞门开。
苍藤随石无根活,灵杞何年有种栽。
气凝野烟疑麝过,暖熏山雨误蜂来。
空庭谁领幽芳坐,雪鹤同行损绿苔。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山中洞穴——香林洞。首句“月月岩头古翠埋”,以月夜为背景,强调了洞口被岁月侵蚀的翠绿苔藓覆盖,显得古老而沉静。次句“绵云深隔洞门开”进一步描绘出洞穴隐藏在云雾缭绕之中,增添了神秘感。
第三句“苍藤随石无根活”,写出了洞内苍老的藤蔓缠绕着石头生长,仿佛没有根基却依然生机勃勃,展现了大自然的顽强生命力。第四句“灵杞何年有种栽”,则引发读者对洞中植物的遐想,不知这些灵异的枸杞是何时被栽种的。
第五句“气凝野烟疑麝过”,通过描述洞中凝重的空气和似麝香般的气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第六句“暖熏山雨误蜂来”,则描绘了雨水带来的湿润气息,连蜜蜂都误以为是花香而纷至沓来。
最后一句“空庭谁领幽芳坐,雪鹤同行损绿苔”,诗人独自坐在空荡的庭院中,陪伴他的只有洁白的雪鹤,它们的行走甚至磨损了青苔,更显孤独与清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香林洞的幽深静谧以及诗人在此处的孤高心境。
扫尽风云,绰开尘土,落得半丘藏拙。
青松为盖,白石为床,一切物情休歇。
几度蓬莱,布袍长剑,闲对海波澄澈。
是谁家、酒熟仙瓢,邀我共看明月。
归去也、玉宇寥寥,银河耿耿,铁笛一声山裂。
三花高拥,九气弥罗,缥缈泰清瑶阙。
手把芙蓉,凌空飞步,今夜几人朝谒。
便翻身、北斗为杓,遍散紫瓯香雪。
皓月清霜,钓舟如叶,闲渡小溪澄碧。
银汉无声,玉虹横野,斗柄正垂天北。
半幅乌纱,数根华发,一*野凫飞舄。
问回仙、城南老树,能见几何今昔。
西华顶、十丈高花,九天秋露,结就翠房瑶实。
脱屣非难,凌空何远,三咽雪融冰液。
辟谷神方,餐霞真诀,一去更无消息。
笑人间、长住虚空,谁似一轮红日。
眠。
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张安国集中三首,蔡伸道集中一首,其首俱以一字句断,今本讹眠字为明,遂作三字句断,非也。
是词见天机馀锦,系周晴川作。
今相沿刻周美成,然片玉集无此,其不系美成明矣。
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
乘雁双凫,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
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
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雪霁琼楼,春生瑶席,容我故山高宴。
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
忆昔坡仙,夜游赤壁,孤鹤掠舟西过。
英雄消尽,身世茫然,月小水寒星火。
何似渔翁,不知今古,醉傍蓼花然火。
梦相逢、羽服翩跹,未必此时非我。
谁解道、岁晚江空,风帆目力,横槊赋诗江左。
清露衣裳,晚风洲渚,多少短歌长些。
玉宇高寒,故人何处,渺渺予怀无那。
叹乘桴、浮海飘然,从者未知谁可。
一径通幽,画屏横翠,行到白云深处。
世外蟠桃,井边佳橘,别有种萱瑶圃。
檀板轻敲,素琴闲弄,奉献凤膏麟脯。
舞翩翩、鹤发飘飘,仍是旧时仙母。
君看取、华屋神仙,满堂金玉,此是蟪蛄朝暮。
五色蓬莱,九秋*鹗,别有出身之路。
酒熟麻姑,云生巫峡,稽首洞天归去。
任海波、清浅无时,何处绿窗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