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薄晕早经霜,华发参差感野塘。
万里烟尘回紫塞,十年风雨怨青箱。
纤腰零落伤南国,故垒萧森忆汉王。
攀尽长条还送别,离人肠断冶春坊。
星星薄晕早经霜,华发参差感野塘。
万里烟尘回紫塞,十年风雨怨青箱。
纤腰零落伤南国,故垒萧森忆汉王。
攀尽长条还送别,离人肠断冶春坊。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霜降之后的景象,诗人以“星星薄晕”开篇,巧妙地将星星的微光与薄霜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华发参差感野塘”,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鬓发斑白,触景生情,引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万里烟尘回紫塞,十年风雨怨青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边疆,面对着无尽的风沙与风雨,心中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这里的“紫塞”和“青箱”分别象征着遥远的边关和家中的书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往昔生活的深深眷恋。
“纤腰零落伤南国,故垒萧森忆汉王。”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纤腰”与“南国”相连,形象地描绘了南国女子的柔美与哀愁,同时也暗含了对南方美丽景色的怀念。而“故垒萧森忆汉王”则将思绪拉回历史,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追思与敬仰。
最后,“攀尽长条还送别,离人肠断冶春坊。”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离别。诗人通过攀折长条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离别的不舍与痛苦。而“离人肠断冶春坊”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离别之痛犹如在繁华的春日里遭受寒冬的侵袭,令人肝肠寸断。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个人经历与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最后归结于离别的哀愁,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主人敬爱客,言宴日绸缪。
尊酒喜重持,为乐不可渝。
中厨奏圆方,永夜飞觥筹。
长筵列应徐,意气横千秋。
起予唱高文,薄力非所勠。
嗟我报木桃,敢谓君子仇。
竟此一日欢,逭彼千岁忧。
诗人重明哲,美哉巢与由。
我躬既不阅,细故何足疑。
徘徊步中林,羡彼鹰脱韝。
滔滔东逝水,河清俟何时。
散发南山南,卒岁同优游。
来日幸不少,愿为影追躯。
努力共加飧,咄彼簸与蹂。
吾生亦有涯,探已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