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非平昔,贤豪弃此时。
新阡长宿草,行路拜丰碑。
惠术遐方记,嘉猷信史知。
悲凉哭坟客,不为受恩私。
风俗非平昔,贤豪弃此时。
新阡长宿草,行路拜丰碑。
惠术遐方记,嘉猷信史知。
悲凉哭坟客,不为受恩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惠穆吕公挽词二首》中的第二首。苏辙,字子由,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兄苏轼、弟苏洵并称“三苏”。此诗悼念惠穆吕公,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和对其品德的赞美,表达了深切的哀思。
诗中首句“风俗非平昔,贤豪弃此时”,感叹世风日下,昔日的贤人豪杰已不再,暗含对逝者的怀念与对时局的感慨。接着“新阡长宿草,行路拜丰碑”描绘了墓地的景象,新坟上长满了野草,行人前来祭拜,以丰碑纪念逝者,寄托哀思。
“惠术遐方记,嘉猷信史知”赞扬逝者在远方施惠的智慧和美德被历史记载,其高尚的品行为人所知,体现了对逝者功绩的肯定和敬仰。最后“悲凉哭坟客,不为受恩私”则表达出哀悼之人并非因个人恩情而哭泣,而是出于对逝者品德的崇敬和对逝去生命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哀悼逝者的方式,不仅展现了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也蕴含了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以及对道德品质的颂扬。
秋堂雨更静,佳菊粲粲芳。
置酒延群公,掇英浮新黄。
心犹慕渊明,归来醉柴桑。
莫问车马之,去迹乱康庄。
天台招提薮,我常避其尘。
夫岂无名缁,近腻终汗人。
衲子来西州,见之独情亲。
岂惟枌社意,亦喜丛林声。
钦公惜我去,索赠良殷勤。
子道我弗学,安能淑而身。
虽然第一义,儒释曾何分。
要踏石头路,须还铁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