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则有,明日则无。天何高,地何极。
谓吾灭度,谓吾不灭度。一个死尸,许多狼藉。
我观灵山百万大众,惟波旬却有丈夫气息,面赤不如语直。
今日则有,明日则无。天何高,地何极。
谓吾灭度,谓吾不灭度。一个死尸,许多狼藉。
我观灵山百万大众,惟波旬却有丈夫气息,面赤不如语直。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璨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死和佛教观念的独特见解。"今日则有,明日则无",揭示了世间万物无常的本质;"天何高,地何极",借天地之大问及生命的有限与无限。诗人认为生死轮回中,个体的存在犹如"一个死尸,许多狼藉",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陷入悲观,他注意到在"灵山百万大众"中,波旬(佛教中的魔头象征)虽外表炽热,但"却有丈夫气息,面赤不如语直",这可能意味着即使在困境中,仍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和直面真理的勇气。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超越生死、追求真实智慧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