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木兰花歌》
《木兰花歌》全文
清 / 范咸   形式: 古风

诗人赋物善言理,不似庭前格竹子。

当知多识即是学,废目任耳非为美。

我来蓬瀛大海东,探奇直欲穷苍穹。

周诹询度百不厌,肯教过眼烟云空。

采辑郡志二十卷,遗书掇拾行将遍。

犹惭臆断恐失真,订误考疑敢云倦。

贝多罗花诗已讹,琵琶形似终如何。

就中无实难伪托,佛经欲写空槎那。

因阅长庆忽顿悟,辛夷恍与木兰遇。

内白外紫状如莲,点点青杨虫食蠹。

昔人几度上芳舟,不识征帆逐远游。

今日模糊才认得,新翻乐府却风流。

(0)
鉴赏

这首《木兰花歌》是清代诗人范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木兰花的观察与思考。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也体现了其对知识探索的执着精神。

“诗人赋物善言理”,开篇即点明诗人善于以物喻理,借物抒情。接下来的“不似庭前格竹子”一句,暗含对比,暗示诗人观察事物的方式不同于传统哲学家的“格物致知”,而是更侧重于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的结合。

“当知多识即是学,废目任耳非为美。”这两句强调了广泛的知识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反对仅凭听觉而忽视视觉的审美方式,体现了诗人对全面感知自然美的重视。

“我来蓬瀛大海东,探奇直欲穷苍穹。”诗人自述来到遥远之地,渴望探索宇宙的奥秘,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追求。

“周诹询度百不厌,肯教过眼烟云空。”这里使用了“周诹询度”的典故,意指诗人不断求索,对知识的渴求永无止境,不会让眼前的景象轻易消逝。

“采辑郡志二十卷,遗书掇拾行将遍。”诗人列举自己搜集整理的地方志书,显示了其在学术研究上的努力与成果。

“犹惭臆断恐失真,订误考疑敢云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观点的审慎态度,即使在学术研究中也会感到疲惫,但仍然坚持纠正错误,深入探讨疑问。

“贝多罗花诗已讹,琵琶形似终如何。”诗人反思自己的作品可能存在的瑕疵,同时也提出了对某些事物理解上的困惑,如贝多罗花的诗句是否准确,琵琶的形状究竟如何。

“就中无实难伪托,佛经欲写空槎那。”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知识的真实性与严谨性,指出在撰写佛经等重要文献时,必须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阅长庆忽顿悟,辛夷恍与木兰遇。”诗人通过阅读,突然领悟到某种道理,仿佛在辛夷(一种植物)与木兰花之间找到了联系,体现了知识探索中的顿悟时刻。

“内白外紫状如莲,点点青杨虫食蠹。”诗人细致地描述了木兰花的形态特征,内部白色,外部紫色,形状类似莲花,表面布满虫蛀的痕迹。

“昔人几度上芳舟,不识征帆逐远游。”诗人回顾历史,感叹古人未能认识到木兰花的美丽,如同错过了一次远航的美景。

“今日模糊才认得,新翻乐府却风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木兰花的重新认识,以及将其融入新创作的喜悦,体现了诗歌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木兰花的深入观察与独特见解,也反映了其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不懈追求,以及对自然美和知识真理的崇尚。

作者介绍

范咸
朝代:清

清浙江钱塘人,字贞吉,号九池。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御史,曾巡视台湾。有《周易原始》、《读经小识》、《碧山楼古今文稿》、《柱下奏议》、《台湾府志》、《浣浦诗钞》等。
猜你喜欢

赋得睡余书味在胸中

小坐凭闲睡,酣时味在书。

斜阳疏竹下,古简落花余。

秋树凉瑶轴,春风卧草庐。

酸咸刚得此,醉饱有谁如。

枕上黄粱熟,篇中白玉储。

休言空洞腹,咀嚼乃菑畬。

(0)

江山学署联

尽力尽心,未能十分尽职;

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

(0)

雨花庵联

高树夕阳连古巷;小桥流水接平沙。

(0)

烟雨楼联

润色湖山吾辈事;栽培花柳大家看。

(0)

无情对

木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0)

对联

潇湘雨,洞庭月,沧海日,赤城霞,广陵涛,彭蠡烟,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右军帖,薛涛笺,司马史,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