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榻澄湖上,山光似镜中。
疏钟摇落叶,细雨带秋虫。
峰竹虚窗映,炉香别院通。
何期碧云合,一酌对休公。
禅榻澄湖上,山光似镜中。
疏钟摇落叶,细雨带秋虫。
峰竹虚窗映,炉香别院通。
何期碧云合,一酌对休公。
这首明代蔡汝楠的《题岘山济公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居画面。首句“禅榻澄湖上”展现了济公房位于湖边,禅意盎然的环境,湖水澄清,仿佛与禅境融为一体。次句“山光似镜中”运用比喻,形容山色倒映在湖面,如同明亮的镜子,映照出自然之美。
第三句“疏钟摇落叶”,通过疏落的钟声和飘零的落叶,传达出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意味,增添了静谧的氛围。第四句“细雨带秋虫”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细雨轻扬,伴随着秋虫的低鸣,显得格外宁静。
第五、六句“峰竹虚窗映,炉香别院通”描绘了济公房内外的景致,峰竹掩映的窗户,以及别院中缭绕的炉香,展现出禅房的雅致和修行者的清净生活。最后一句“何期碧云合,一酌对休公”表达了诗人对与济公这样的高人共饮,共享宁静时光的期待,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禅意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星出云之端,石在溪之浔。
天上地下相绝几百千万里,砚中安得有星点点明如金。
既非瑕掩瑜,又似徽在琴。
我疑星之飞流运动或不居,精采误落黟流深。
不然神灵悯恻学士久濡滞,故借光景资清吟。
或有感此理,杳默难推寻。
君不见虢山之石团团有桂在中象圆月,又不见庐江之石扶疏有木相樛为寒林。
无重言,但置寒窗笔札往古研于今。
大刚无睢睢,至明无阴阴。
君也能如此,是真金星砚之知音。
海北愁云无从裂,风如追兵雪如撒。
哀者老虎病无力,百尺泉源都冻绝。
山中牛羊竟不来,牙爪寂寂伤饥渴。
万里兵刃色惨悽,獐娇鹿倨豺狼悦。
安得肉食复如初,平地纷纷羽毛血。
一吼千年白日寒,群兽幽忧心骨折。
如今缠病未能兴,长戈硬弩无相杀。
世上青山不敢生,青山尽是狐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