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际谁甘饮盗泉,生憎滴水苦茶煎。
葫芦车上朝朝挂,昏暮求人便值钱。
渴际谁甘饮盗泉,生憎滴水苦茶煎。
葫芦车上朝朝挂,昏暮求人便值钱。
这首诗《苦水》以祁韵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渴际谁甘饮盗泉,生憎滴水苦茶煎”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与比喻,表达了对生活艰辛与不公的深刻感受。
“渴际谁甘饮盗泉”,借用古代“盗泉”的典故,原指孔子路过盗泉,虽然口渴难耐,但因泉水名中有“盗”字,不愿饮用,以此来表达对不义之财的拒绝。这里诗人将“盗泉”隐喻为生活中那些不公正、不道德的选择或环境,形象地表达了在极度渴望中,面对这些选择时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生憎滴水苦茶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生活中的点滴困难比作“滴水”,而“苦茶煎”则是对这些困难所带来的痛苦和煎熬的形象化描述。这里的“生憎”不仅表达了对这些困难的厌恶,更体现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微小不幸的累积所感受到的深切痛苦。
后两句“葫芦车上朝朝挂,昏暮求人便值钱”,则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葫芦车,可能象征着一种简陋的交通工具,或是某种生活必需品,它在“朝朝挂”中,反映了生活的常态——每天都在努力维持生计。而“昏暮求人便值钱”则揭示了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现实,暗示了在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依赖他人的帮助,而这种帮助的价值往往被低估或忽视。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祁韵士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寓深刻的社会批判于日常生活之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瑶姬家山高插天,碧丛奇秀古未传。
向来题目经楚客,名字径度岷峨前。
是邪非邪莽谁识?
乔林古庙常秋色。
暮去行雨朝行云,翠帷瑶席知何人?
峡船一息且千里,五两竿头见幡尾。
仰窥仙馆至今疑,行人问讯居人指。
千年遗恨何当申,阳台愁绝如荒村。
高唐赋里人如画,玉色頩颜元不嫁。
後来饥客眼长寒,浪传乐府吹复弹。
此事牵连到温洛,更怜尘有无间。
君不见天孙住在银涛许,尘间犹作儿女语。
公家春风锦瑟傍,莫为此图虚断肠。
孤云野鹤本无求,刚被差充粥饭头。
担负一蒫牙齿债,钟鸣鼓响几时休。
冒雪敲冰乞米回,斋堂如海钵单开。
众中若有知恩者,一粒何曾咬破来?
千里驱驰出为人,颜容消瘦老于真。
食轮转後无余事,莫学诸方转法轮。
何时平地起浮图,化得冬粮但付厨。
推倒禅床并拄杖,饥来吃饭看西湖。
殿中泥佛已丹青,堂上禅师也画成。
笑我形骸枯木样,无禅无佛太粗生!
甲光射曾云,雨脚不敢到。
西山明古雪,秋日一竿照。
先偏井络密,後拒参旗掉。
分弓滴博平,鸣剑伊吾小。
君看天山箭,狐兔何足了开边吾岂敢,自治有余巧。
归来翠帷卷,聊共黄花笑。
虽无落帽风,亦复接{上四下离}倒。
余闲校笔阵,刻烛龙蛇扫。
毛锥乃更勇,我亦鼓旗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