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号吹万窍,难触是虚空。
岂费纤毫力,惟观动静同。
谁当随所转,势尽恨无穷。
有感斯皆累,休誇列子功。
号号吹万窍,难触是虚空。
岂费纤毫力,惟观动静同。
谁当随所转,势尽恨无穷。
有感斯皆累,休誇列子功。
这首诗以风为题,通过描绘风的特性与影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哲理思考。
首句“号号吹万窍”描绘了风的威力,它能吹动万物,穿越各种孔窍,展现出风的强大与无孔不入的特点。接着,“难触是虚空”则进一步强调了风的穿透力,即便是虚空也无法阻挡其力量,体现了风的无形与无所不能。
“岂费纤毫力,惟观动静同”两句,诗人从物理层面深入到哲学思考,指出风虽能动万物,却似乎并不耗费任何力量,只是观察到动静之间的和谐统一,暗示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与内在平衡。
“谁当随所转,势尽恨无穷”则将视角转向了生命的个体,提出在自然之力面前,个体的行动往往难以自主,只能被动地随着风势变化,而这种无力感可能导致无尽的遗憾与不满。
最后,“有感斯皆累,休誇列子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认为所有的情感体验最终都会成为负担,不应过分夸耀古人如列子等对于自然的洞察与解释,言下之意是对人类智慧有限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风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探讨了个体与自然、生命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奈。
地与人俱杰,千年淑气回。
生成知帝造,楼阁倚天开。
帘捲云霞宅,花明锦绣堆。
鸟喧时到枕,蜃气自成台。
翠入阶前草,阳生岭上梅。
苍云天外变,紫气日边来。
水势环双玉,山光秀列台。
疏钟晴报寺,好月夜浮杯。
华国书香远,名家宦业恢。
迎仙徒缥缈,望省已崔嵬。
桃李当门盛,同声咏有莱。
双舄下枫宸,炎蒸渡海垠。
蔽芾频怀召,东南喜借恂。
衣冠仍夙范,雨露渥新仁。
乐国清狐鼠,中原见凤麟。
□□□□□,□□□□□。
令甲遗镌在,仓箱稔粟陈。
天涯重戴日,海国又逢春。
何幸康衢里,歌同击壤民。
明皇驭寓绥群邦,海宇万里来越裳。
蠢尔倭奴不自茹,敢窥惠涘连潮阳。
况乃横戈纵深骛,莞东内瞰罗浮麓。
九江水陷铁场摧,杀人如麻满溪谷。
官军始战向源头,帷幄谁者诚疏谋。
狼兵一败四千死,可怜蔽海僵尸流。
倭奴得志扬扬去,声联广海群倭驻。
横侵突劫踰几旬,帝怒赫然孰能恕。
握戎幸有王将军,剪擒曾寇先声闻。
倭奴竟落将军手,馘俘百级馀宵奔。
一时渤海风波息,共说王戎功最硕。
源头之耻聊刷之,旧地创残今衽席。
将军树下休言功,滨滨京观未全封。
备倭再整先朝略,浪静须防忽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