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而行炳日星,回澜一柱屹亭亭。
湖边安得磨崖石,只刻尊僧篇作铭。
如说而行炳日星,回澜一柱屹亭亭。
湖边安得磨崖石,只刻尊僧篇作铭。
这首诗名为《拜明教塔》,作者是宋代的僧人释智朋。诗中描绘了塔的形象和意义,"如说而行炳日星",赞美塔的光明磊落,如同日月星辰般照耀世间,体现了教义的深入人心。"回澜一柱屹亭亭",将塔比喻为湖边屹立的砥柱,象征着坚定与不屈,即使面对波涛汹涌也能保持稳定。最后两句"湖边安得磨崖石,只刻尊僧篇作铭",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希望能在塔边的崖石上镌刻下他们的教诲篇章,作为永久的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塔为载体,寓言了教义的力量和僧人的精神,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去蜀游东吴,举头望赤霄。
君之门九重,觚棱郁岧嶢。
是中盛文物,簪笔立汉朝。
规摹觉地雄,气象知天高。
计其所从客,皆是夔与皋。
平生闻张公,磊落一世豪。
示我水调歌,奴仆可命骚。
尚想挥翰时,淋漓宫锦袍。
问子何归来,远指万里桥。
答云怀乔木,聊复访衡茅。
未嗟功名忤,非惮道路劳。
不见廊庙具,乃对簿领曹。
明年买扁舟,鼓枻出下牢。
西府有故人,亦应遣弓招。
子初至我邦,受命罗行台。
群士森如林,手自拣条枚。
试席莫敢哗,棘门乃大开。
知是诤臣乡,所出非凡材。
益州外南宫,将遣与计偕。
诏书选主司,帝谓汝往哉。
深喜与子逢,再持钧石来。
因得享成事,笑歌杂诙谐。
秋风吹帽裙,白露入酒杯。
饮我玻瓈江,泻于琼瑰怀。
相看语不厌,预忧归驾催。
天王念远民,哀此西南隅。
主者按其籍,取之尽锱铢。
扫地皆赤立,名独存版图。
竭泽傥未已,来年恐无鱼。
归诏甚宽大,宿负当蠲除。
主者惨不乐,何以充挽输。
刺史讵可信,殆将有为无。
遣官视故府,姑往考簿书。
簿书亦难凭,缘绝或欺予。
不如持明诏,却还桑大夫。
跋涉君徒劳,两驾泥轼车。
所幸得一欢,莫辞留斯须。
今晨属挑菜,啗我园中蔬。
蔬食君莫笑,郡县诚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