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
《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

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

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

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

(0)
翻译
抬头望去,满目疮痍,这场战争何时才能结束。
归乡的人找不到原来的家乡,老将军独自守卫着这座孤城。
废弃的边防烽火台上,山间升腾起袅袅炊烟;荒芜的田野上,不时有野火烧过。
我特别怜爱浉水,即使世事纷扰,它依然清澈如昔。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废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沧桑变化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悲哀心情,"芜没"指的是荒废之地,而"战争"则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这里并没有具体指明哪一年或哪场战役,只是一种普遍而深刻的历史感伤。

"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归人"是返回家乡的人,但却发现"旧里"已经不复存在;"老将"则是在战乱中坚守的孤独者,他们或许为了某种责任,守着一座即将失去的城堡。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出战争对个人生活和情感的破坏。

"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这两句,则是直接描写战后景象。"废戍"指的是被废弃的边防军营,而这些军营中的"山烟"象征着战争的阴霾和危险;"荒田野火行"则显示出一片荒凉,连自然界也受到了战乱的影响。

最后两句"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在整首诗中显得格外沉静。"独怜"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被战争摧毁之地的孤独同情,而"浉水"则是特定地域的河流;"时乱亦能清"一句,似乎是在强调即便是在战乱之中,也依然有某种超脱和纯净存在。这两句为诗歌增添了一抹哲理色彩,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平静与美好事物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后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屡丰亭看山五首·其四

讼简閒应得,公馀隐亦兼。

云流随近远,山色任浓纤。

短槛花相绕,疏林笋为添。

尘心如涤尽,趺坐看楞严。

(0)

又和元夕四首·其一

细雨尘初净,长宵漏莫催。

园同飞盖会,客并小车来。

列炬红相映,深尊绿正开。

厌厌拚夜饮,不醉未应回。

(0)

中春宴集汪氏西园

中和启令节,旷望极春明。

谷风舒以穆,百卉竞芬荣。

良辰既如许,胜赏复群英。

会心安在远,方驾薄西城。

苑开凤台侧,嘉木荫芳亭。

高丘环异石,池塘草并生。

万绿间红紫,禽鸟亦春声。

暂此息尘累,先教俗虑清。

绮谭佐名理,雄辨恣峥嵘。

已协沧洲趣,兼欣求友情。

坐久林霏合,轻飙逗野庭。

馀寒恋衣袂,对酒谁独醒。

献酬屡促席,觞至必尽倾。

晚归各留咏,刻烛韵斯成。

分携订后会,心知重合并。

(0)

都门送袁敬德之任英州二首·其二

新知初握手,相送出城隅。

王程不敢缓,立马能须臾。

念兹非久隔,离颜强自舒。

何时当来还,与子极欢娱。

春风回帝里,游历任所如。

(0)

咏史六首·其三

四七之际,烨矣中兴。首釐冤狱,出系省刑。

日赅朝罢,复引谈经。却献抑瑞,驰役缓征。

宽仁及下,柔道致平。

(0)

塞上曲七首·其三

黄石阴府白狐变,天山传定无三箭。

尚须射杀左贤王,露布飞闻未央殿。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