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礼灵岩,春泉憩卓钖。
泉上自有亭,左倚千寻壁。
松盖密密张,乳窦淙淙滴。
眉目于焉朗,心神一以涤。
志乘谁所作,咄咄誇妙迹。
锡如能昭昭,泉即所历历。
便实有其事,临济与棒吃。
古寺礼灵岩,春泉憩卓钖。
泉上自有亭,左倚千寻壁。
松盖密密张,乳窦淙淙滴。
眉目于焉朗,心神一以涤。
志乘谁所作,咄咄誇妙迹。
锡如能昭昭,泉即所历历。
便实有其事,临济与棒吃。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卓锡泉上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前往古寺礼佛,途经灵岩山,饮用了卓锡泉的春水,随后在泉边建亭,左右倚靠千寻壁,周围松树茂密,泉水潺潺。诗人在此地静心凝神,仿佛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净化。
“志乘谁所作,咄咄夸妙迹。”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疑问和对卓越事迹的赞叹。接着,“锡如能昭昭,泉即所历历。”则将锡杖与泉水联系起来,寓意着通过修行或行动,内心会变得明亮清晰,经历的事情也会铭记在心。
最后,“便实有其事,临济与棒吃。”引用了禅宗公案中的“临济棒喝”,意指真正的修行者,即使面对困难或挑战,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平静,如同面对棒喝一般,不为所动。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修行、自我净化以及人生智慧的追求。
柳黄半出年将破,溪溜浸苔强万个。
溪头蒲苇各萌芽,山梅最繁花已堕。
物色撩人思易狂,况跻别馆情何那。
城东日晚公将去,纛影未离愁四座。
公于万事不雕镌,心意恢恢无坎坷。
来从奎壁光铓下,笑倚樽筵成郡课。
嗟予龊龊才性下,弃置合守丘樊饿。
公持姓名动人主,祓饰宁嫌笔端挫。
从今清夜思江路,梦送公船先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