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溪山北,颇自爱吾庐。
人生真寄耳,何必赋归欤。
七年溪山北,颇自爱吾庐。
人生真寄耳,何必赋归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居住之所的深情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七年溪山北,颇自爱吾庐”中,“七年”表明时间之长,“溪山北”则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颇自爱吾庐”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所居之处的喜爱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
接下来的“人生真寄耳,何必赋归欤”,则是对人生的哲思。诗人认为人生如同寄居于世,短暂而无常,因此不必过分追求归隐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何必赋归欤”,既是对归隐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接纳和理解。诗人通过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高才不沉没,奋笔动天幄。
古今明治乱,王霸辨醇驳。
文成数千言,粲若玉就琢。
拜官诸侯府,千文兹把握。
过别要我赠,强言惭鄙朴。
董生崇正义,孙子陷曲学。
彼其趋舍间,为道一何邈。
愿君审兹术,名节重山岳。
少陵昔日富辞华,愁见飘零万点花。
写物高才从古少,伤春情绪此时加。
恨无巧语谗风伯,直欲狂图系雨车。
莫怪晚来觞屡釂,白头判得醉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