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相逢,文选楼头,琼花榭边。
有累朝丽句,旧传邺架,一枝仙蕊,独种蓝田。
诗正而葩,玉温而栗,幻作髯之绝妙篇。
人还羡,读元龙湖海,百尺高搴。风流绝处能传。
看写向乌丝字字妍。
见红牙度者,又名玉树,绿腰谱了,不让金荃。
多少才人,百千声调,屈指能争几个先。
云郎道,是儿家捧砚,染作云烟。
此日相逢,文选楼头,琼花榭边。
有累朝丽句,旧传邺架,一枝仙蕊,独种蓝田。
诗正而葩,玉温而栗,幻作髯之绝妙篇。
人还羡,读元龙湖海,百尺高搴。风流绝处能传。
看写向乌丝字字妍。
见红牙度者,又名玉树,绿腰谱了,不让金荃。
多少才人,百千声调,屈指能争几个先。
云郎道,是儿家捧砚,染作云烟。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文人雅士相聚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词中“文选楼头,琼花榭边”两句话,巧妙地将地点与自然美景融合,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意境。接下来,“累朝丽句,旧传邺架,一枝仙蕊,独种蓝田”四句,通过对比古今文学作品,赞美了古代经典与现代佳作的并存之美,同时也暗含了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推崇。
“诗正而葩,玉温而栗,幻作髯之绝妙篇”三句,进一步描述了文人创作时的风采,将诗歌比作绽放的花朵,既温润又坚韧,仿佛是胡须飘逸的诗人所创作的绝妙篇章。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流绝处能传。看写向乌丝字字妍”两句,表达了对文人墨迹的赞赏,认为他们的文字如同乌丝上精心绘制的图案,每一个字都充满美感,能够流传千古。
“红牙度者,又名玉树,绿腰谱了,不让金荃”几句,通过列举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歌唱、舞蹈等),强调了艺术的多样性和相互之间的关联,同时将这些艺术形式与古代经典作品(如《玉树后庭花》、《金荃集》)相提并论,显示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传承。
最后,“多少才人,百千声调,屈指能争几个先。云郎道,是儿家捧砚,染作云烟”几句,表达了对才华出众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词中充满了对艺术追求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个人才华与理想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