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书来问钓舟,江边草木领春秋。
野人不作经纶梦,笑撚花枝坐白头。
甲子书来问钓舟,江边草木领春秋。
野人不作经纶梦,笑撚花枝坐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之美的哲学意味。
首句“甲子书来问钓舟”,以“甲子”这一传统纪年方式,暗示时间的流转,同时也引出“钓舟”这一意象,预示着诗人可能过着一种与世隔绝、寄情山水的生活。这句诗通过一封询问钓舟的信件,巧妙地将时间的推移与人物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
次句“江边草木领春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时间的交融感。江边的草木仿佛是四季更迭的见证者,它们经历了春的萌芽、夏的繁盛、秋的收获、冬的沉寂,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含了对生命流转的感慨。
后两句“野人不作经纶梦,笑撚花枝坐白头”,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诗人自称“野人”,与“甲子书来问钓舟”的隐士形象相呼应,强调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不作经纶梦”意味着诗人无意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自然的亲近。“笑撚花枝坐白头”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晚年时的闲适与满足,他以微笑的姿态,轻轻搓弄着花枝,静静地坐着,直至白发苍苍。这一举动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播州旧说非人居,而今南北成通衢。
一乡一聚置官长,半丘半陇皆犁锄。
播州官司万山里,叠翠浮青蹴天起。
烟雨晦冥猿鸟呼,厓壑窈深花木美。
昔日何人披草莱,尔文尔价皆豪才。
南据乌江扼喉领,北营白锦屯风雷。
自归圣朝不用武,比屋弦歌学邹鲁。
千里不闻鼙鼓声,民物熙熙皆按堵。
我时远佩藩侯书,乘高涉险登畏途。
山川形胜皆在目,不劳重写王会图。
邵武仆夫性质野,短衫秃袖身半赭。
丈二长舆在肩膊,山路长驱疾如马。
每遇高坡即大呼,一呼一上谁复顾。
眼中惟见是夷行,脚底何曾有险步。
光泽西去八十里,清溪乱啮故山趾。
平明受直往西行,薄暮怀直见妻子。
每日只受四十钱,受直不多心欢然。
更有高堂受直者,锦衣缓带白日眠。
喜遇元正节。想会合贞元,挺生材杰。
曾仗雕戈提虎旅,荡扫狼烟灰灭。
问旧将、谁优谁劣。
七十年来勋业遂,置阴符、却访还丹诀。
庆初度,华筵设。萧萧两鬓飞晴雪。
看膝前、桂枝秀颖,兰芽香茁。冠盖盈庭丝管沸。
银瓮椒花酒冽。更休问、乌圆兔缺。
但祝年年春不老,比乔松、晚翠根盘铁。
奏一调,长生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