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无心作此奇,春风先到向南枝。
生憎野雀无情谓,飞上梢头逐蝶儿。
枯树无心作此奇,春风先到向南枝。
生憎野雀无情谓,飞上梢头逐蝶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春交替之景,通过枯树、春风、南枝和野雀等元素,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首句“枯树无心作此奇”,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枯树以情感,表达出枯树在冬日里虽已凋零,却意外地展现出一种奇特的美,仿佛是大自然有意为之,充满了神秘与惊喜。
次句“春风先到向南枝”,则揭示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春风似乎特别偏爱向南生长的树枝,率先为它们带来了温暖与生机,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第三句“生憎野雀无情谓”,通过野雀的行为,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情感层次。野雀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春意感到不解或不满,它们的行动显得有些随意甚至有些“无情”,这种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也增添了诗的幽默感。
最后一句“飞上梢头逐蝶儿”,将画面推向高潮。野雀追逐蝴蝶的场景,不仅展现了生命的活跃与自由,也暗示了春天的美丽与多彩。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与欢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枯树、春风、南枝和野雀的细腻描绘,成功地捕捉到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妙瞬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之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