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寺庙的幽深与静谧,通过对建筑、自然景观和历史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开篇即设定了空间背景,南朝时期的谢朓城,位于东吴最为隐秘之地,营造出一股历史的沉淀与孤寂的氛围。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这里通过对“亡国”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时光流逝、往昔不复的感慨。古老的建筑物,如同历史的见证,静默地隐藏在烟雾之中。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诗人通过对寺庙结构的细节描写,强调了其宏伟与壮观,同时也映衬出一份超凡脱俗的情怀。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在这样的古建筑群落中,即便是自然风光,也显得格外生动。风轻拂过松桂之上,仿佛能够听见历史的低语。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苔藓覆盖着红色的楼阁,呈现出一种岁月沧桑之感。而白鸟在空中交织着和谐的鸣叫,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溪水潺潺的 声音渗透进僧人的梦境,而柔和的月光则洒在白色的墙壁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观赏,没有感到时间的流逝,只是在栏杆旁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情怀。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最终,诗人希望能在这片古迹中稍作停留,用一壶酒来陪伴自己,面对着春天的细雨,享受这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