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忆故人情,兹焉发幽兴。
抱琴渡危桥,望入藤萝径。
溪雨倏已晴,云收千嶂净。
乔木生晚凉,松涛满清听。
之子不我逢,隔篱鸡犬静。
久忆故人情,兹焉发幽兴。
抱琴渡危桥,望入藤萝径。
溪雨倏已晴,云收千嶂净。
乔木生晚凉,松涛满清听。
之子不我逢,隔篱鸡犬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久忆故人情,兹焉发幽兴”,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与内心深处的隐秘情感的激发。诗人的情感如同深藏已久的宝藏,随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而逐渐释放出来。
接着,“抱琴渡危桥,望入藤萝径”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行踪。他怀抱心爱的琴,穿越一座摇摇欲坠的桥梁,目光投向蜿蜒曲折的藤萝小径,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浪漫与神秘感,仿佛引领读者一同踏上一段心灵之旅。
“溪雨倏已晴,云收千嶂净”则展示了天气的变化,从雨后的湿润清新到云散天晴的明亮纯净,自然界的变换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同时也象征着诗人情绪的转变,从阴郁到豁然开朗。
“乔木生晚凉,松涛满清听”描绘了傍晚时分,高大的树木带来凉爽的微风,松林中传来阵阵涛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平静与和谐的写照。
最后,“之子不我逢,隔篱鸡犬静”一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美景之中,却未能遇见心中所念之人,这份遗憾与孤独在寂静的乡村环境中更加凸显。然而,这种情感并未让诗人感到完全的失落,反而在静谧的环境中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
秋风吹皱银塘水,小雨芙蓉不胜洗。
谁拣新红折得来,不怕绿芒伤玉指。
烟丝有恨自悠扬,相惹相牵短复长。
双头并作幽修语,一夜露痕黄粉香。
我有银瓶秋水满,君心不似莲心短。
绿房结子为君收,种向明年应未晚。
昔从锦城来,却过愁猿道。
千崖万嶂不可闻,此中哀怨令人老。
况是西江秋水来,冲波逆折鸣风雷。
攀萝涉水苦难度,腾枝抱子俱萦回。
空林阴阴不知处,前惊后呼若相语。
正当绝险陵天梯,揽辔听来泪如雨。
君不见蚕丛开国通秦关,六龙西幸仍跻攀。
猿声鸟道有如此,一为长歌《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