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奚山偃松》
《和奚山偃松》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乱枝轇轕翠阴圆,倚岫垂崖尽偃然。

不为深根生触石,定应高干上摩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yǎnsōng
sòng / sòng

luànzhījiāocuìyīnyuánxiùchuíjìnyǎnrán

wèishēngēnshēngchùshídìngyìnggāogānshàngtiān

注释
乱枝:杂乱无章的树枝。
轇轕:纵横交错的样子。
翠阴圆:翠绿的树荫像圆形的伞盖。
倚岫:树木依傍着山崖。
垂崖:向下倾斜的崖壁。
偃然:安逸、自在的样子。
不为:不是因为。
深根:深厚的根系。
触石:碰到石头。
定应:必定是。
高干:高大的树干。
上摩天:向上直指天空。
翻译
乱枝纵横,翠绿的树荫圆满如盖。
山崖依靠着山峰,树木斜倚着崖壁,全都安然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崎岖之地的松树坚强不屈的形象。"乱枝轇轕翠阴圆,倚岫垂崖尽偃然",画出松树错综复杂的枝叶形成浓郁的绿荫,倚靠在山峰和悬崖之上,姿态各异却都显得十分坚挺。"不为深根生触石,定应高干上摩天",表达了松树即便没有深厚的根基,但依然能够生长在岩石之间,甚至其主干向上生长,似乎要触摸到天空。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松树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外形和内在品质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物外、坚韧不拔的哲学思想。同时,这也可以被解读为诗人个人品格或人生态度的写照。在古代文人眼中,松树往往象征着高洁和刚毅,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通过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手法。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夜飞鹊.乙卯中秋

金波暧斜汉,流照屏山。桦烛冷散青烟。

珠帘欲上美人去,谁家今夜今年。

当窗乱云雾,恣霓裳狂舞,换谱钧天。

乘风汗漫,问琼楼、何似人閒。

多事桂宫仙斧,七宝尚凌虚,装缀婵娟。

阑外秋香泣露,移盘清泪,消尽金仙。

广寒殿阙,怕常娥、不许流连。

共孤光谁与,不成把盏,北望凄然。

(0)

洞仙歌.过玉泉山

残衫剩帻,悄不成游计。满马西风背城起。

念沧江一卧,白发重来,浑未信、禾黍离离如此。

玉楼天半影,非雾非烟,消尽西山旧眉翠。

何必更繁霜,三两栖鸦,衰柳外、斜阳馀几。

还肯为、愁人住些时,只呜咽昆池,石鳞荒水。

(0)

天香.珠兰

分畹青瓷,通帘翠押,酥怀晚艳多丽。

㔩叶无尘,宫黄初麝,小馥度人疑醉。

素纤细摘,清露湿、珠娘秋佩。

钗串新装钿粟,衣络旧融檀泚。一瓯点将春焙。

话恹恹、瘴乡身世。谁省旧香消黯,渐凝鲛泪。

孤醒阑宵似水。怕零乱、流苏梦难理。

自剪南沈,芳心倦矣。

(0)

法驾导引·其二代寿丹山

二月八,二月八,长见醉桃腮。

天上玉堂怀旧草,面前金鼎又无梅。除是老翁来。

(0)

望江南·其十四

家山好,凡事看来轻。

一壑尽由侬饾饤,三才不欠你称停。有耳莫闲听。

静地里,点检这平生。

著甚来由为皎皎,好无巴鼻弄醒醒。背后有人憎。

(0)

望江南·其六

家山好,底事尚忘归。

但我辞荣还避辱,从渠把是却成非。跳出世关机。

将五十,老相已相催。

争得气来有甚底,更加官后亦何为。奉劝莫痴迷。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