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可见,犹幸闻绪言。
万古宇宙立,一脉理义温。
专门凿私智,百家起豗喧。
太阳炳离照,坐收烟雾昏。
鲁语本非略,轲书岂为繁。
资之岁月深,左右皆逢原。
圣人不可见,犹幸闻绪言。
万古宇宙立,一脉理义温。
专门凿私智,百家起豗喧。
太阳炳离照,坐收烟雾昏。
鲁语本非略,轲书岂为繁。
资之岁月深,左右皆逢原。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通过对宇宙万物、圣人智慧和知识传承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深邃哲学思想的追求与敬仰。开篇“圣人不可见,犹幸闻绪言”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那些已经无法亲见的伟大人物或智者的渴望,即便是能听到他们留下的教诲也是万分珍贵的。
紧接着,“万古宇宙立,一脉理义温”表达了一个宏大的哲学视角,将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强调了一种永恒不变的道理,它贯穿于整个宇宙,并以一种温暖的方式存在。这里的“一脉理”可能指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天理或道德,强调了它的连续性与普遍性。
而“专门凿私智,百家起豗喧”则批评了那些只追求个人私利,不顾公共道德和大义的人们,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学说争鸣的情况。这里,“专门凿私智”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个人的私智而挖空心思,而“百家起豗喧”则描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学派和理论如同群鸟啼鸣一般四处争鸣。
接下来,“太阳炳离照,坐收烟雾昏”描绘了一种景象,太阳虽然明亮,却无法穿透尘世间的迷雾,而诗人只能坐在这浓重的烟雾中,试图收集那被遮蔽的光明。这也许是在比喻知识和真理在混乱世界中的难以辨识。
随后,“鲁语本非略,轲书岂为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尊重与思考。这里的“鲁语”可能指的是孔子的言论,而“轲书”则是古代的一种典籍。诗人认为这些经典既不简单也不复杂,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最后,“资之岁月深,左右皆逢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经验积累的重视。在长久的岁月中,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学习和成长的资源,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周围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智慧的源泉。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圣人智慧、知识传承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学问和世界本质的深邃理解。
五载风尘与君别,江湖日带疮痍色。
一樽相对杂悲喜,不堪流泪说乡国。
忆昔逆旅并羸马,共有心期振沟瘠。
一朝君起遇际会,出入光明傍日月。
独我窜身向江澨,频见蛟龙翻窟宅。
可怜徒手莫援救,坐使原野成萧瑟。
只今不待秋井■,嵯峨白骨蔽城阙。
纵有遗黎理荒秽,复苦高田作龟坼。
君也相视匪越秦,对此能无动凄恻。
归朝好作监门图,应有春风洒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