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感慨。开篇“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两句,通过对安西门外古战场的描绘,传递出一股沉郁的历史气息,"断鼓鼙"隐含着战争的凄凉与往昔的辉煌。
接着,“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两句,则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抒写了边塞生活的荒凉和历史变迁。"犬解人歌"可能暗示着边疆地区的人们与自然共存的情形,而"马称龙子"则是对古代英雄事迹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怀念。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感和历史的迷离感。"辽水"和"涂山"都是地名,通过这两个地点的提及,诗人展现了一种空间上的广阔与时间上的久远。
最后,“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两句,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这一景象引发了对过去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深刻反思,从而落泪。"行人无个草萋萋"则表达了边塞之地生命力的脆弱和历史遗迹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沉而又苍凉的边塞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