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岐州安西门》
《岐州安西门》全文
唐 / 吴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uān西mén
táng / róng

ān西ménwàichèān西bǎiniánqiánduàn
quǎnjiěréncéngchàng

chēnglónglái
cóngliáoshuǐyānchéngèngdàoshāndào

jīndēnglínxiàlèixíngréncǎo

翻译
安西城门外直达安西的路途,百年前战鼓声已中断不再响起。
狗学会了人的歌声曾被带入歌唱,骏马被誉为龙子时常在此嘶鸣。
自从辽水那边战乱烽烟四起,再到涂山之路也让人迷失方向。
今天登高望远不禁泪流满面,路上却连一个行人都没有,只见野草茂盛一片荒凉。
注释
安西门外:指长安城西门外,安西为地名,此指边疆地区。
彻安西:直达安西,形容路途遥远。
鼓鼙:古代军中用的大鼓,这里代指战争。
犬解人歌:狗能理解并模仿人唱歌,形容生活安逸,宠物也能学人娱乐。
入唱:被带入歌唱的场合。
马称龙子:比喻骏马如同龙子一样珍贵。
嘶:马的叫声。
辽水:泛指东北地区的河流,这里代指北方边境地区。
烟尘起:战争或战乱的象征。
涂山:地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个战略要地,这里代表远方或难以到达的地方。
道路迷:道路使人迷失,比喻局势混乱或旅途艰难。
登临:登高望远。
下泪:流泪,表达哀伤之情。
行人:过路的行人。
草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荒凉或人迹罕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感慨。开篇“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两句,通过对安西门外古战场的描绘,传递出一股沉郁的历史气息,"断鼓鼙"隐含着战争的凄凉与往昔的辉煌。

接着,“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两句,则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抒写了边塞生活的荒凉和历史变迁。"犬解人歌"可能暗示着边疆地区的人们与自然共存的情形,而"马称龙子"则是对古代英雄事迹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怀念。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感和历史的迷离感。"辽水"和"涂山"都是地名,通过这两个地点的提及,诗人展现了一种空间上的广阔与时间上的久远。

最后,“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两句,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这一景象引发了对过去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深刻反思,从而落泪。"行人无个草萋萋"则表达了边塞之地生命力的脆弱和历史遗迹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沉而又苍凉的边塞画卷。

作者介绍
吴融

吴融
朝代:唐   字:子华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850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猜你喜欢

题黻丘

何处云岚是黻丘,中山近在屋西头。

五峰风月谙来久,谁道乡关日在眸。

(0)

新正峡中作

积雨逢春却好晴,石桥又听涧泠泠。

沙头饮马閒停辔,时止时行理本平。

(0)

志喜

袅袅风帆快客程,良朋时共话平生。

忽惊蜀浪半江浊,又接淮山一带青。

(0)

狭原洪氏

芒鞋又作葛天民,童冠追随五六人。

绿树池塘投辖处,梅花如雪昼如春。

(0)

夏日偶成

卧疴止衡门,何以娱长日。

卷舒架上书,游戏閒窗笔。

南亩课农馀,东园薙蔬毕。

务我分宜然,无劳知难必。

道泰身自亨,作德心斯逸。

长歌书座隅,庶用箴吾失。

(0)

壁沼以禦獭诸生咸用力焉诗以纪其成

躬事胼胝少长同,忽于平地见崇墉。

溶溶春碧歌于牣,不日还应懋尔功。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