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鹤林、招隐二首·其二》
《游鹤林、招隐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

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

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

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0)
注释
行歌:边走边唱。
白云岭:高耸入云的山岭。
坐咏:静坐吟诗。
修竹林:长势良好的竹林。
风轻:微风轻轻。
花自落:花瓣自然落下。
日薄:太阳低垂。
山半阴:山的一半被云遮住显得阴暗。
涧草:山涧边的野草。
谁复识:无人知晓。
杳难寻:香气难以追寻。
城市人:来自城市的访客。
幽居:隐居的生活。
未深:还不够深入。
翻译
在白云岭上吟唱着歌曲,静坐在茂密的竹林中。
微风轻拂,花瓣自然飘落,太阳接近山顶,山色半阴半明。
山涧间的花草有谁知道呢,只闻其香却难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偶尔看见城里的来客,我深感在这隐居之地生活还不算深入。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之情。开篇"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融入,他在白云缭绕的高岭间漫步歌唱,在修长的竹林中静坐吟咏,展示了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接着"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微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太阳渐行于天际,山峦被笼罩在一层柔和的阴影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隐喻了人生无常与自然规律的顺应。

"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则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涧边的野草,往日里可能是诗人所钟爱,但如今却鲜有人去辨识;同样,那些曾经令人心动的花香,现在也变得难以寻觅。这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最后"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则流露出一种对尘世生活的超然与不舍。诗人偶尔遇到来自都市的人,他们带来的消息让他感到自己目前的隐居生活尚未达到预期的深度,表达了对更深层次精神世界追求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子用济有远行诗以贻之·其一

吾子廉吏孙,读书昧生理。

三十未成名,徒然还乡里。

外侮旋复来,内忧方未已。

忽然远行役,披衣中夜起。

明星光在天,河流正弥弥。

行云有返期,游子靡所止。

揽涕下高堂,长途从此始。

(0)

己亥杂诗·其三○○

房山一角露崚嶒,十二连桥夜有冰。

渐进城南天尺五,回灯不敢梦觚棱。

(0)

己亥杂诗·其二二○

皇初任土乃作贡,卅七亩山可材众。

媪神笑予无贫法,丹徒陆生言可用。

(0)

己亥杂诗·其二八五

嘉庆文风在目前,记同京兆鹿鸣筵。

白头相见山东路,谁惜荷衣两少年?

(0)

己亥杂诗·其二七一

金釭花烬月如烟,空损秋闺一夜眠。

报道妆成来送我,避卿先上木兰船。

(0)

己亥杂诗·其一八五

娇小温柔播六亲,兰姨琼姊各沾巾。

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针神貌洛神。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