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峡闻声愁断肠,冷泉照影绿阴凉。
藤摇乱雨领儿过,树晒斜阳拾虱忙。
献果去寻幽洞远,攀萝来撼落花香。
空山月暗无人见,啼入白云深处藏。
巴峡闻声愁断肠,冷泉照影绿阴凉。
藤摇乱雨领儿过,树晒斜阳拾虱忙。
献果去寻幽洞远,攀萝来撼落花香。
空山月暗无人见,啼入白云深处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融合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抒发和生活细节的观察。
"巴峡闻声愁断肠"中,“巴峡”指的是长江三峡之一的巴东峡,这里的山水之声让人听了心生愁绪,意境深远。"冷泉照影绿阴凉"则描写了一幅清泉映射在树荫下的宁静画面,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藤摇乱雨领儿过,树晒斜阳拾虱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藤摇乱雨"可能是指在雨中摇曳的葡萄藤,而“领儿过”则表达了一种温馨的场景;"树晒斜阳"描绘了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的景象,而“拾虱忙”则展示了一种生活中的琐事,即在日常中检视身上的寄生虫。
"献果去寻幽洞远,攀萝来撼落花香"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献果"可能是在进行某种仪式,而“幽洞”通常指的是深山中的隐秘之地;"攀萝"则是爬藤的行为,"撼落花香"则是由此而产生的效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最后两句"空山月暗无人见,啼入白云深处藏"则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空山月暗"描绘了一幅空旷幽静的夜景,而“无人见”则加强了这种孤独与宁静;"啼入白云"中,“啼”可能是指猿猴的叫声,诗人通过这种声音表达了自己隐藏于自然之中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花香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生活细节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自在自然的情怀。
萧瑟风云,埋没尽,英雄本色。
最发指,酡酥羊酪,故宫旧阙。
青山未筑祁连冢,沧海犹衔精卫石。
又谁知,铁马也郎当,雕弓折。谁讨贼?颜卿檄;
谁抗虏?苏武节。拚三台坠紫、九京藏碧。
燕语呢喃新旧雨,雁声嘹呖兴亡月。
怕他年,西台恸哭,人泪成血!
生者与死者,阴阳分两界;
生或能互仇,死必无相害。
如何发丘壑,攫金肆无赖?
乃知厚葬非,斯世何昧昧!
或言晏与张,祸出人意外。
有盗掘张坟,漆城多珠贝;
既偿其大欲,畚土为掩盖。
继乃掘晏茔,仅一木胎带;群盗一何愤,弃之杂尘?。
此语殊不然,怀宝多自坏。
犀角及象齿,古今同垂诫。
煌煌有司言,所见何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