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上公被雉衮,宁为野老著牛蓑。
素无文思加衰竭,薄有时名合折磨。
幸老舍人工润色,逢新天子建中和。
子来犹自商歌在,旧友何须裹饭过。
不羡上公被雉衮,宁为野老著牛蓑。
素无文思加衰竭,薄有时名合折磨。
幸老舍人工润色,逢新天子建中和。
子来犹自商歌在,旧友何须裹饭过。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乐于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全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看法以及个人的价值追求。
“不羡上公被雉衮,宁为野老著牛蓑。” 这两句以鲜明的对比开篇,上公指的是高贵的人物,被雉衮(用羽毛装饰的官服)象征着荣华富贵,而诗人却宁愿做一个穿着粗糙衣服的隐者,体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淡泊。
“素无文思加衰竭,薄有时名合折磨。” 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素来不以文学才华去追求功名,只是偶尔得到一些时下的称赞,但这些都无法与内心的平和相比。
“幸老舍人工润色,逢新天子建中和。”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认知。尽管个人可能处于一种被遗忘的状态,但国家却迎来了新的和谐时期,这给了诗人一种幸福感。
“子来犹自商歌在,旧友何须裹饭过。”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对朋友的情谊。尽管时间流逝,但旧日的歌曲依然在心中回响,对于老朋友,也不需要用物质的东西去维系情谊。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于功名、荣华与个人价值追求的一种超脱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时事的洞察和对朋友情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