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閤本来无长物,读书人去各依然。
唯有一床经坐处,两当自膝已皆穿。
斋閤本来无长物,读书人去各依然。
唯有一床经坐处,两当自膝已皆穿。
这首诗描绘了读书人在斋阁中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淡泊与宁静之美。首句“斋閤本来无长物”,开门见山地点出斋阁简朴的特点,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基本的生活用品,营造出一种清雅的氛围。接着,“读书人去各依然”一句,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暗示了读书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环境的相对独立性,即使离开了这个简陋的环境,他们的心灵依旧保持着原有的状态,体现了读书人内心的坚韧与超脱。
“唯有一床经坐处,两当自膝已皆穿。”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描述一张简陋的床和读书人膝盖处的磨损,生动地展现了读书人长时间伏案苦读的情景。这里的“经坐处”不仅指读书的地方,也暗含着对经典书籍的尊重与热爱。而“两当自膝已皆穿”则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读书人为了追求学问而不顾个人的辛劳与牺牲,这种精神境界令人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斋阁环境和读书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学问、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仍能坚守理想、不懈努力的高尚品质。
挂千丝金嫩,梦锁离愁。舒宛转,引温柔。
逞风情漫舞,夕阳芳草,晓妆楼上,新雨梢头。
画舸曾停,朱阑偏倚,带绾同心姑许留。
碧浪莺声意无限,红桥帘影泪难收。
还想灵和旧侣,当年好景,任摇曳、莫莫休休。
鞦韆架,女儿毬。凭谁细写,一样绸缪。
载酒临花,紫凝烟幂,并镳题叶,绿满春稠。
行人回首,对垂杨城郭,晴霞返照,生怕魂钩。
开春奁生芳。自玲珑暗许,曾伴西窗。
浅照鬟偏秦镜,鬓松巫阳。含笑脸,倾衷肠。
最怕人微言轻狂。
忍金缕裙宽,银屏梦冷,无意换初妆。
荷珠碎,莲丝长。怎閒吹凤笛,偷按鸾腔。
未料横梯魂断,卷帘心伤。拚紫曲,沈殊乡。
奈陌头、空辜萧郎。叹萍迹天涯,寻思画堂花蕊香。
江山如画,认留真图稿。始信文殊恣探讨。
细看来、不是云海茫茫,原只是、豪气胸中多少。
古今知己在,梅壑清湘,早把奇观尽穷奥。
傲骨本嶙峋,山鬼由人,凭谁去、登临呼啸。
便借尔、才华笔端春,将万古闲愁,一齐都扫。
花外小红楼,古今来、堆得离愁多少。
唐代辘轳声,吟香地、元九韦皋曾到。
枇杷翠晚,玉人魂断生秋草。
留与阳关三弄笛,楼下绿波双棹。
元戎小队郊坰,置行厨、丛桂香中更好。
转柁秀山光,平羌上,换尽年年怀抱。壶天尚早。
大旗落日红霞照。
燕子生涯如客样,一醉一番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