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夜寂。圆蟾素影流空碧。都无一点浮云隔。
河汉光微,星斗淡无色。日精欲炼须阴魄。
更深犹望清宵立。坎离二物都收得。
独步瀛洲,方表大丹力。
清秋夜寂。圆蟾素影流空碧。都无一点浮云隔。
河汉光微,星斗淡无色。日精欲炼须阴魄。
更深犹望清宵立。坎离二物都收得。
独步瀛洲,方表大丹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清秋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这一刻的宁静与纯粹。开篇“清秋夜寂”四字,便设定了整体氛围,给人一种时间似乎凝固的感觉。
接下来的“圆蟾素影流空碧,都无一点浮云隔”,则是对月亮和天际的描写。“圆蟾”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其光辉洒落在夜空中,形成一片清澈见底的景致。月亮下,没有任何浮动的云朵来打扰这份宁静,这是对自然界极致平和状态的一种描绘。
“河汉光微,星斗淡无色”继续深化了夜空的寂静与幽远,“河汉”指的是银河,而这里的“光微”、“星斗淡无色”,则表明即便是繁星点缀,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映照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日精欲炼须阴魄,更深犹望清宵立”两句,则是对内在修养的一种表达。在自然界中,太阳(日精)的光芒似乎也需要通过夜晚的黑暗来加以提炼,而诗人却更加向往深邃的夜色之中,寻求心灵的清净。
“坎离二物都收得,独步瀛洲,方表大丹力”这两句,则是道家修炼思想的一种体现。这里的“坎离”,在五行学说中分别代表水和火,是宇宙间阴阳二气的象征,而“都收得”则意味着诗人已经掌握了这种对立统一的修炼之法。在道家修炼术语中,“瀛洲”指的是仙境或修炼的高境界,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这个境界之上,以此来展示其内在的修为和力量。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深邃夜景的画面,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表达了对高洁、超脱世俗的追求。
古剑粼粼一泓水,高堂脱鞘神光起。
何年失势竟飞来,风雨灵雌泣渊底。
自从掌握归山人,句连铁锁羁烟尘。
山石裂开鸣碧玉,土华蚀尽浮苍鳞。
天官下敕百灵守,呼吸云雷任驱走。
或云其来由汉始,留侯佩从赤松子。
千载相传有定名,造物忘令书太史。
君不见干将莫邪离复合,气冲牛斗森灭没,长鲸掉尾沧海阔。
汉家金铜铸马式,求马相比不失一。
塞上将军得一匹,骕骦如龙高八尺。
日斜骑出阴山道,猎猎霜风鸣浅草。
鞍后并悬双白狼,归来穹庐月弓好。
江南绿芜春接天,只须一抹蹴云烟。
摩诃旧是将军种,酒涴青衫学控弦。
两人一百岁,共饮三十杯。
双花夹苍桧,夭桃倚晴台。
白团燕山雪,红注天台醅。
振鹭拟高下,游蜂谢徘徊。
昂首冠接䍦,捧心舞毰毸。
残日凝馀霞,回风起轻雷。
不念影寂寂,但惜光皑皑。
珠衣点缀灭,粟尺弥缝裁。
团团妆奁巧,宛转寒纹回。
香深妒紫檀,色靓羞苍苔。
幸兹艳阳盛,不以尘土摧。
凡卉工后先,孤根静栽培。
玩芳悟观象,撷英审抡材。
輘轹青紫场,躏藉锦绣堆。
高羞折腰柳,逸亚横枝梅。
殷勤识花意,浩荡为我开。
殿庐龙光动,琐窗驹影催。
相迎复相恨,欲去还相陪。
停云俨若思,落月寒如灰。
当歌愿秉烛,渴吻惊耻罍。
《三月十二日自殿庐归舍梨花盛开薄暮与陈汝海花下小饮》【元·袁桷】两人一百岁,共饮三十杯。双花夹苍桧,夭桃倚晴台。白团燕山雪,红注天台醅。振鹭拟高下,游蜂谢徘徊。昂首冠接䍦,捧心舞毰毸。残日凝馀霞,回风起轻雷。不念影寂寂,但惜光皑皑。珠衣点缀灭,粟尺弥缝裁。团团妆奁巧,宛转寒纹回。香深妒紫檀,色靓羞苍苔。幸兹艳阳盛,不以尘土摧。凡卉工后先,孤根静栽培。玩芳悟观象,撷英审抡材。輘轹青紫场,躏藉锦绣堆。高羞折腰柳,逸亚横枝梅。殷勤识花意,浩荡为我开。殿庐龙光动,琐窗驹影催。相迎复相恨,欲去还相陪。停云俨若思,落月寒如灰。当歌愿秉烛,渴吻惊耻罍。
https://shici.929r.com/shici/w3g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