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人物重毗陵,陆相声华动帝廷。
门下老生惭继武,膝前孙子解传经。
滦江木叶催鸿阵,阿阁天风想凤翎。
好约他年话今日,鹄袍争似柳衫青。
东南人物重毗陵,陆相声华动帝廷。
门下老生惭继武,膝前孙子解传经。
滦江木叶催鸿阵,阿阁天风想凤翎。
好约他年话今日,鹄袍争似柳衫青。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送冶斋先生孙君能下第南归》描绘了东南地区才子辈出,尤其是毗陵之地人才鼎盛,陆姓人物声名远播,影响着朝廷。诗人以自己为“门下老生”,自谦未能像孙君那样继承武勋,而称赞其孙子已能传授经典学问。滦江边的秋叶似乎在催促大雁南飞,想象中阿阁的天风吹拂,如同凤凰的尾羽般华美。诗人期待将来能与孙君共忆今日离别,感叹即使身穿官服(鹄袍)也不及孙君的柳衫青色朴素而高雅。整首诗表达了对孙君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节节复促促,雄鸣雌自续。
借问此何音,有鸟人不畜。
三文被身体,五采烂盈目。
声谐九成奏,灵出众羽族。
自从阿阁倾,再改岐山卜。
千年不来仪,四野多毈殰。
世德诚已微,天路清且穆。
愿因东南风,吹度玉笙曲。
无诸东海上,有国在秦先。
一朝逐秦鹿,戈甲相勾连。
高才已得志,论封亦徒然。
归来筑高台,投竿钓蜿蜒。
屠龙雄按剑,拂拭沧洲烟。
英风振海岳,古月经蛮天。
昔人不可见,踪迹复堪怜。
閒来弄秋水,渔情蔼清川。
云高碧海净,日落千山妍。
莞歌古台上,醉向酒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