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阑系铁絙,高悬四松上。
千尺凌云台,晋人何足尚。
危阑系铁絙,高悬四松上。
千尺凌云台,晋人何足尚。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李惟寅山房内对松室的观察与思考。首句“危阑系铁絙”,描绘了一幅高处观景的画面,栏杆之上,铁绳悬挂,暗示着所处之地之高,视野之阔。接着,“高悬四松上”进一步点明了主题——松树,它们被高高地悬挂在四周,似乎成为了这空间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千尺凌云台”一句,不仅形象地描述了松树的高度,更赋予了它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它们是直插云霄的台阁,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而“晋人何足尚”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晋人的松树崇拜态度的反思,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事物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过去被视为崇高的事物,现在或许已不那么重要或值得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到见解。
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
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
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
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
君学有根源,君文有规矩。
寸步履平实,不知虚浮语。
礼废彝伦斁,聋盲数百载。
紫阳当日心,谁复为鼓舞。
气运未回天,人力不能起。
终焉经久功,或慰奔驰苦。
读书要适用,行过言犹耻。
架空累万辞,先儒已坐此。
观君治教篇,农学相资倚。
以兹行吾志,万物当得所。
奈何人理缪,痛哉时不与。
君去将安之,波浪更风雨。
武夷高且深,棹歌声未已。
朝夕足夷犹,尚友朱夫子。
他年见鳌峰,势与此山拟。
了却未完书,相逢定何许。
《送熊退斋归武夷》【宋·蜀翁】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君学有根源,君文有规矩。寸步履平实,不知虚浮语。礼废彝伦斁,聋盲数百载。紫阳当日心,谁复为鼓舞。气运未回天,人力不能起。终焉经久功,或慰奔驰苦。读书要适用,行过言犹耻。架空累万辞,先儒已坐此。观君治教篇,农学相资倚。以兹行吾志,万物当得所。奈何人理缪,痛哉时不与。君去将安之,波浪更风雨。武夷高且深,棹歌声未已。朝夕足夷犹,尚友朱夫子。他年见鳌峰,势与此山拟。了却未完书,相逢定何许。
https://shici.929r.com/shici/BrWgRciuvI.html
高阁寒轻,映万朵芳梅,乱堆香雪。
未待江南,早冠百花,先占一阳佳节。
剪彩凝酥,无处学、天然奇绝。
便寿阳妆,工夫费尽,艳姿终别。
风里弄轻盈,掩珠英明莹,待腊飘烈。莫放芳菲歇。
剩永宵欢赏,酒酣吟折。
倒玉何妨,且听取、樽前新阕。
怕笛声长,行云散尽,谩悲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