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
此诗描绘了一番宏伟壮观的山势,开篇便以"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山脉画面,其中“太行”指的是太行山脉,这里通过对比著名的岱岳(即泰山),彰显了这座山脉的雄伟与力量。诗人接着描写"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这里的“飞狐”应指的是太行山脉中的一个高峰,而“上党”则是当时的一个地方名称,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太行山脉在夕阳下的壮丽景象。
随后,诗人写到"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这里“削成”一词形容山脉如刀刃般切割而成,而“二百郡”则是指太行山以南的广大地域被其气势所笼罩。"气压代北三家村"则表明这股气势甚至压迫到了更远的地方,给人一种无边界的强烈感觉。
接着,“千峰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两句描绘了山脉错综复杂、险峻奇特的情景,其中“千峰”形容山势众多且高耸,而“崩崖”、“凿断”则显示出山脉的严酷与原始。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这两句,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力量和震撼感。"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则转换了语境,从战事到和平的反思,表明经过长时间的和平后,那些战争的遗迹已变得冷清且荒凉。
接下来的"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与艺术创作的思考,其中“雪浪”形容山脉如同波涛一般,而“画师争摹”则表明这些景象吸引了无数画家的描绘。同时,“天工不见雷斧痕”一句,通过对比天然与人为的创作手法,强调了自然之美是无法被完全复制的。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环境和情感世界的一种表达。“离堆”指的是山脉的分支,这里通过对“江水”的环绕来强调了这片区域的地理特征。"坐无蜀士谁与论"则表现出诗人在此地感到孤独,渴望有知音可以交流思想。
最后,“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两句,是对一位老者生活情景的描绘,其中“老翁儿戏作飞雨”可能是指老人在玩耍或进行某种艺术创作,"把酒坐看珠跳盆"则展现了诗人自己欣赏这种自然美景时的情趣。
全诗通过对山脉、战争、和平、艺术与个人情感的多维度描写,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面对壮丽山河时所激发出的复杂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