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黄昏,泠泠碎语,瑶波含春泪。冷云何意。
空隔断湘天,清怨难寄。东风只在红阑际。
玲珑吹未起。漫注念、水晶帘卷,玉人眠梦底。
烟消雾瘦结同心,纤罗带暗约,山中兰芷。
愁独立,寻世外、渺渺幽味。还不是、芳梅伴侣。
夜来忆、香篝笼素被。
仙掌小、金盘滴露,月明寒影里。
澹黄昏,泠泠碎语,瑶波含春泪。冷云何意。
空隔断湘天,清怨难寄。东风只在红阑际。
玲珑吹未起。漫注念、水晶帘卷,玉人眠梦底。
烟消雾瘦结同心,纤罗带暗约,山中兰芷。
愁独立,寻世外、渺渺幽味。还不是、芳梅伴侣。
夜来忆、香篝笼素被。
仙掌小、金盘滴露,月明寒影里。
此诗《绣鸾凤花犯三首(其一)》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幽静的画面。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首句“澹黄昏”点明时间背景,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淡雅,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泠泠碎语,瑶波含春泪”以拟声词“泠泠”形容水波轻柔的声音,与“瑶波”(如瑶池般的水面)相映成趣,仿佛是春天的泪水在水面轻轻滑落,充满了温柔与哀愁。
“冷云何意。空隔断湘天,清怨难寄。”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冷云似乎有意无意地遮挡了远方的湘天,使得思念之情难以传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东风只在红阑际。玲珑吹未起。”东风虽至,却只在红栏杆的边缘轻轻吹拂,未能真正带来温暖,暗示了诗人对温暖与希望的渴望,但现实却只能停留在表面。
“漫注念、水晶帘卷,玉人眠梦底。”诗人想象着自己如同水晶帘卷一般,将思念注入梦境,寻找那梦中的玉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烟消雾瘦结同心,纤罗带暗约,山中兰芷。”烟雾散去,山中兰花与芷草结成了同心,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纯洁、永恒之美的追求与向往。
“愁独立,寻世外、渺渺幽味。”诗人独自站立,寻找着超越世俗的幽远之味,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最后,“还不是、芳梅伴侣。夜来忆、香篝笼素被。仙掌小、金盘滴露,月明寒影里。”诗人感叹自己并非芳梅的伴侣,在夜晚回忆起香炉中包裹着素被的温馨场景,以及月光下仙掌滴露的景象,这些都成为了他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体验,以及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连阴久未厌,雨脚又纷纷。
何处藏微照,经旬布密云。
暂明还复暗,垂缓更愁殷。
不雾天如曀,非烟气亦煴。
罩来山悄悄,过去水沄沄。
苔药香无次,松杉湿不分。
石冈牛自绕,汀渚鸭为群。
断梗牵茅舍,寒花缀野坟。
林峦苍可悦,空远浩无垠。
及兹未亭午,俄顷即斜曛。
樵子扶藤弱,牧人荷笠勤。
依丛喧细鸟,恋草聚馀蚊。
山店门关早,仆夫酒到醺。
凄清陪永夜,辗转望初昕。
渐觉虫思短,幽幽独我闻。
百年几醉,只壶中老我,天地无恙。
自见乘槎仙客去,愁满十洲烟痕。
沧海尘飞,故国秋澹,梦断拿云想。
江关词赋,倦怀自恁疏放。
一笑弄月婆娑,长松招鹤,凄厉千山响。
卧看青门销旧辙,世外樵风相况。
哀乐中年,登临残泪,付与玲珑唱。
西楼横竹,五湖对酒如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