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无馀地,一壶有别天。
虚窗足揽结,诘径偶延缘。
寥落四禅表,希夷万景全。
神襟惟妙达,俗虑不期蠲。
领要契元始,入微得自然。
张申如蓦遇,那拟问金编。
十笏无馀地,一壶有别天。
虚窗足揽结,诘径偶延缘。
寥落四禅表,希夷万景全。
神襟惟妙达,俗虑不期蠲。
领要契元始,入微得自然。
张申如蓦遇,那拟问金编。
这首诗以“一壶天地”为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个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一壶容纳天地,既宏大又精微。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充满禅意的空间,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的理想境界。
首联“十笏无馀地,一壶有别天”,以夸张的手法,将个人的精神空间缩小到仅有一壶大小,却能包容天地万物,暗示了精神世界的无限广阔和深邃。
颔联“虚窗足揽结,诘径偶延缘”,描述了在这样一个空间中,透过虚窗可以尽情地凝视和思考,曲折的小径则象征着探索和领悟的过程,引人深思。
颈联“寥落四禅表,希夷万景全”,进一步深化了对精神世界的描绘,寥落的景象与四禅(佛教修行的四个阶段)相呼应,希夷(幽静深远)的意境中包含了宇宙万物的全貌,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
尾联“神襟惟妙达,俗虑不期蠲。领要契元始,入微得自然。张申如蓦遇,那拟问金编”,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真理的决心。神襟(精神胸怀)的妙达意味着对宇宙真理的直接领悟,俗虑(世俗杂念)的消除则是精神净化的过程。领要契元始,入微得自然,则是强调了对宇宙本源和细微自然法则的理解与把握。最后,“张申如蓦遇,那拟问金编”一句,以张申如(古代传说中的隐士)为例,说明了在精神世界中,无需借助外在的典籍或权威,直接体验和领悟真理即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壶天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宇宙真理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