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馆风清下箔时,六宫□从献丝归。
便教渊室催机织,要及明堂制衮衣。
蚕馆风清下箔时,六宫□从献丝归。
便教渊室催机织,要及明堂制衮衣。
这首诗描绘的是南宋时期皇后閤在淳熙六年端午节期间的一幕场景。诗人崔敦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蚕馆中繁忙的气氛和皇家对丝织品的重视。"蚕馆风清下箔时",形象地写出蚕妇们在微风中忙碌地将蚕茧剥下,准备纺织的情景,环境宁静而有序。"六宫□从献丝归",暗示了皇宫内各宫院的妃嫔们也将她们精心培育的蚕丝贡献出来,体现了皇家对丝织品的集体努力。
"便教渊室催机织","渊室"可能指的是织工们的工作场所,这里表达了皇后对尽快完成织造工作的督促,显示出宫廷对于制作明堂所需的重要礼服——衮衣的急切期待。"要及明堂制衮衣","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衮衣"则是帝王的礼服,这句诗强调了丝织品的用途和皇家礼仪的庄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蚕馆的细节,展示了宋代宫廷生活的严谨与奢华,以及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
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
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