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淳熙六年端午帖子词.皇后閤五首·其四》
《淳熙六年端午帖子词.皇后閤五首·其四》全文
宋 / 崔敦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蚕馆风清下箔时,六宫□从献丝归。

便教渊室催机织,要及明堂制衮衣。

(0)
注释
蚕馆:养蚕的场所。
箔:养蚕用的竹筛或席子。
六宫:古代皇后和嫔妃居住的地方,这里泛指后宫。
□:此处可能缺失一个字,可能是‘皆’,表示都的意思。
献丝:进献蚕丝。
渊室:深屋,这里指织工的工作场所。
机织:织布。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也指重要的典礼场所。
衮衣:古代帝王祭祀或庆典时穿的礼服。
翻译
在蚕房中,微风吹过,蚕箔轻轻放下时,后妃们纷纷献上蚕丝归来。
命令织工赶紧织布,以便赶制出明堂典礼所需的礼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南宋时期皇后閤在淳熙六年端午节期间的一幕场景。诗人崔敦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蚕馆中繁忙的气氛和皇家对丝织品的重视。"蚕馆风清下箔时",形象地写出蚕妇们在微风中忙碌地将蚕茧剥下,准备纺织的情景,环境宁静而有序。"六宫□从献丝归",暗示了皇宫内各宫院的妃嫔们也将她们精心培育的蚕丝贡献出来,体现了皇家对丝织品的集体努力。

"便教渊室催机织","渊室"可能指的是织工们的工作场所,这里表达了皇后对尽快完成织造工作的督促,显示出宫廷对于制作明堂所需的重要礼服——衮衣的急切期待。"要及明堂制衮衣","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衮衣"则是帝王的礼服,这句诗强调了丝织品的用途和皇家礼仪的庄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蚕馆的细节,展示了宋代宫廷生活的严谨与奢华,以及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

作者介绍

崔敦诗
朝代:宋   字:大雅   籍贯: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   生辰:1139—1182

崔敦诗(1139—1182),南宋名臣、文学家。字大雅,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崔敦礼弟。南渡后居溧阳。少有文名。绍兴年间进士。孝宗朝历任翰林权直、崇政殿说书、中书舍人等。博览群书,文词敏赡,曾受命更定吕祖谦《文鉴》所选奏议。著有《玉堂类稿》、《西垣类稿》等。
猜你喜欢

重阳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0)

云物澹清晓,无风溪自闲。

柴门对急雨,壮观满空山。

春发苍茫内,鸟鸣篁竹间。

儿童笑老子,衣湿不知还。

(0)

九日家中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

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

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

(0)

某用家弟韵赋绝句上浼清视芜词累句非敢以为诗也赐一言卒相之

万里平生几蛇足,九州何路不羊肠。

只应绿士苍官辈,却解从公到雪霜。

(0)

采菖蒲

闲行涧底采菖蒲,千岁龙蛇抱石?。

明朝却觅房州路,飞下山颠不要扶。

(0)

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谢之三首·其二

堪笑臞仙也耐寒,飞花端合上楼看。

深知壮观增诗律,洗尽元和到建安。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