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月一方。窗里灯光。帘外天光。
深杯独酌耐微凉。诗尽枯肠。酒满愁肠。
交枝花影不成行。才下回廊。又上东墙。
三更敲过夜何长。收拾匡床。炷好炉香。
寂寞空庭月一方。窗里灯光。帘外天光。
深杯独酌耐微凉。诗尽枯肠。酒满愁肠。
交枝花影不成行。才下回廊。又上东墙。
三更敲过夜何长。收拾匡床。炷好炉香。
这首《一剪梅·月夜独酌》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一个月夜中独自饮酒的场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情感。
“寂寞空庭月一方”,开篇即以月光下的空庭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月光如水,洒在空旷的庭院中,映照出诗人孤独的身影。
“窗里灯光。帘外天光。”室内室外的光线交织,既温暖又略显冷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
“深杯独酌耐微凉。”诗人独自举杯,面对微凉的夜风,饮下的是酒,更是心中的愁绪。这一句将情感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尽枯肠。酒满愁肠。”诗兴已尽,酒意渐浓,诗人的心境也随着酒的流淌而更加沉重。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与酒与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交枝花影不成行。才下回廊。又上东墙。”花影交错,随风摇曳,仿佛是诗人思绪的延伸。花影的不规则排列,象征着诗人思绪的纷乱与难以捉摸。回廊与东墙的交替出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和时间的无常。
“三更敲过夜何长。”深夜已过三更,时间似乎变得格外漫长,这不仅是对时间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切感受。
“收拾匡床。炷好炉香。”最后,诗人收拾起自己的床铺,点燃香炉,试图在静谧的夜晚中寻求一丝安宁。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生活琐碎细节的关注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月夜中诗人独酌的情景,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对孤独、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