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董承事三颂见别·其二》
《和董承事三颂见别·其二》全文
宋 / 释慧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顺水张帆息浪花,截流一句不周遮。

已登彼岸无馀事,入海谁能更算沙。

(0)
鉴赏

这首诗以“和董承事三颂见别(其二)”为题,由宋代诗人释慧方所作。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离别之情。

首句“顺水张帆息浪花”,描绘了一幅在平静水流中乘风破浪的画面,帆船顺流而下,轻轻拂过水面,激起的浪花仿佛是轻盈的音符,在水面上跳跃。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喻着人生旅途中的顺境与轻松。

次句“截流一句不周遮”,则以更为抽象的方式表达了对时间与空间的超越。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也有那么一刻,能够暂时停下脚步,不被周遭的纷扰所遮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清晰。这句诗富有哲思,暗示了在忙碌与复杂的世界中,人们仍能寻得心灵的避风港。

后两句“已登彼岸无馀事,入海谁能更算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彼岸”这一概念,象征着人生的终点或精神的解脱之地。当一个人达到了这个彼岸,所有的烦恼与忧虑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然而,即便如此,诗人又以“入海谁能更算沙”提出疑问,暗指即便在最宁静的状态下,人生的复杂与不可预测性依然存在。这不仅是对离别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它既是对朋友离别的深情告别,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充满了深邃的意味和情感的共鸣。

作者介绍

释慧方
朝代:宋

释慧方,号超宗,俗姓龚,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十七岁试经得度,历参名宿,执侍悟新禅师十四年。徽宗宣和中,初住隆庆寺,迁住吉州禾山寺、洪州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有《超宗慧方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
猜你喜欢

清平乐·艳苞初拆

艳苞初拆。
偏借东君力。
上苑梨花风露湿。
新染胭脂颜色。
玉人小立帘栊。
轻匀媚脸妆红。
斜插一枝云鬓,看谁剩□春风。

(0)

虞美人·芙蓉池畔都开遍

芙蓉池畔都开遍。
又是西风晚。
霁天碧净暝云收。
渐看一轮冰魄、冷悬秋。
闽山层叠迷归路。
把酒宽愁绪。
旧欢新恨几凄凉。
暗想瀛洲何处、梦悠扬。

(0)

瑞鹤仙·陡寒生翠幕

陡寒生翠幕。
冻云垂,缤纷飞雪初落。
萦风度池阁。
袅馀妍,时趁舞腰纤弱。
江天漠漠。
认残梅、吹散画角。
正貂裘乍怯,黄昏院宇,入檐飘泊。
依约。
银河迢递,种玉群仙,共骖鸾鹤。
东君未觉。
先春绽,万花萼。
向尊前、已喜丰年呈瑞,人间何事最乐。
拥笙歌、绣阁低帷,纵欢细酌。

(0)

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
轻盈体态狂。
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0)

踏莎行·翠幄成阴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
绮罗香拥处、觥筹错。
清和将近,□春寒更薄。
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
金杯无奈是、苦相虐。
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
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0)

阮郎归·柳阴庭馆占风光

柳阴庭馆占风光。
呢喃清昼长。
碧波新涨小池塘。
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扬。
轻盈体态狂。
为怜流去落红香。
衔将归画梁。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